首页>
根据【关键词:波伏娃】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戴着枷锁的飘零者:施蛰存和茨威格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
作者:
雷哲超
何云芳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茨威格
施蛰存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主要对施蛰存和茨威格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做了平行研究,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等角度入手,对比分析了女性在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压抑下,内心产生的漂泊与孤独感在文学表达中的相同性和相异性,通过探究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家如何来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为后代作家提供借鉴和创新的途径。
-
她不想成为那束散乱的花(上)
-
作者:
赵玫
来源:
天津人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女权主义者
存在主义
哲学家
-
描述:
她的脸上有一种神秘而典雅的感觉。我说的就是波伏娃。一个作家、哲学家,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有着"高雅的外貌",她是"最美的存在主义者"。是的,波伏娃就是这个很美的女人。她的美并不完全来自于天生。而是因为她有思想有追求后来又有了成就。她的小说获龚古尔奖。她的关于女性的著作被誉为西方妇女运动的"圣经"。她出身在资产阶级的家庭(尽管她毕生对自己出生的那个家庭充满了仇恨)。她在传统的有钱人的学校接受教育。她喜欢哲学、概念、体系一类女人通常会不喜欢的东西。所以她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成为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最热诚的追随
-
摆脱现代“第二性”,重拾女权主义
-
作者:
陈思宏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伏娃
男女平等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
描述:
波伏娃对女性自由的追求,从1949年出版的被尊为西方妇女“圣经”的《第二性》开始,尽管因为思想尖锐脱俗而受到些许人极端的言辞抨击,但是她带给人们心灵的冲击和洗涤以及对国际妇女运动的影响,让她成为“女性史上毫无争议的英雄”。波伏娃被称为“女权教母”,自有其历史背景;然而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第二性”。
-
挣脱男权社会樊篱的女性
-
作者:
曹伟伟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薇
波伏娃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角色
勒斯
面对自己
文艺片
时代女性
男性中心
-
描述:
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新时代女性导演对女性主义的重新阐释和发展。她的作品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赞赏,票房的号召力毫不逊色于男性导演。从2013年4月26日在全国公映截止到5月29日,票房已过7亿,成为女性导演电影票房的最高成绩。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强大号召力,而是因为这是一部超越了一般青春爱情文艺片的男性视角,使影片拥有一种自省式的女性主义气息,并且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成功的塑造出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
爱立足于生命:比较安娜·卡列尼娜与杜十娘的“他者”形象
-
作者:
张莉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警世通言》
安娜·卡列尼娜
波伏娃
列夫·托尔斯泰
女权主义者
西方女权主义
李甲
杜十娘
冯梦龙
人格独立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西方女权主义发展初期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安娜形象被女权主义者认为是妇女争取人格独立的代表、女权主义的先驱。无独有偶,在古老的东方,苏州才子冯梦龙的代表作《警世通言》里也有一位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她看清了人性的虚伪、男女精神世界的差异,最终走向死亡,寻求精神上的解放。这两部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来自不同
-
《辣妈正传》电视剧中的夏冰形象分析
-
作者:
张娜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社会性别
叙事艺术
波伏娃
传统女性形象
夏冰
女性主体意识
形象分析
当代女性
社会经验
-
描述:
电视剧具有形象化的特征,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它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渗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感知社会经验及当下理念的重要叙事艺术。电视剧叙事被社会文化所规范,与此同时,电视剧叙事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意识。《辣妈正传》是我国的一部现代都市剧,对普通女性人物的关注和表现有了一些新的角度,与传统女性形象相比,这部电视剧的主要女性人物夏冰多了一些主体意识,从中折射出当代女性的一些特质,反映了女性社会性别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了她们的困境。一、夏冰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主体意识就是指女性作为主
-
丛林樊篱中的悲剧化“他者”
-
作者:
刘鹏康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缘地位
“男尊女卑”
男性话语
波伏娃
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者
现实主义文学
男性意象
权制
形成时期
-
描述:
亨利·劳森开创了19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民族主义和丛林文学传统,被尊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他灵活运用了短篇小说的形式,以澳大利亚特有的丛林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澳大利亚民族形成时期丛林人的艰难生活。《赶牲畜人的妻子》塑造了一位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一度被奉为早期澳大利亚女性的典范。以往对该作品的解读多从丛林女性的伟大形象切入,颂扬丛林女性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母爱。然而换一种
-
由“女学热”想到的……
-
作者:
丛一
来源:
中国质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关系
波伏娃
情感关系
西方女性
前几
女性学
《第二性》
性别意识
女性成长
创造智慧
-
描述:
相比于男性,女性面临的性别困惑要多出很多。女性自身魅力的打造、两性相处的分寸、家庭关系的协调,都蕴含着让女性一辈子学不完的门道儿。而换作男士,同样的事情似乎并不太让他们伤神。"女学"成了大杂烩"如何成为更出色、更幸福的女人?"前几年,各式"淑女培训班"风行,塑体形、学化妆、赏书画、练瑜伽,很是时髦;近来,"淑女班"出现"升级版"——"女学"、"新女学"等,一个接一个现身。有报道说,从北京、山东、河北,到陕西、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