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广告文本中的女性异化现象
作者: 李敏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职   身体   异化   性别意识形态  
描述: 某些广告将女性描述为感性的、低智商的群体,并将大部分女性形象设置于私人领域。很多广告文本将女性身体作为被凝视的对象,从而引导其将自身作为商品进行加工塑造;广告中出现的母亲在医生和专家指导下完成孕育孩子的工作,展示了女性将孩子作为产品进行策划和生产的过程。因此,广告与社会文化的互构最终导致女性与自己的身体、身份和社会的疏离,并加深女性的异化。
多面向的母亲:流行育儿杂志与母亲角色的社会建构
作者: 陶艳兰   风笑天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职   母亲角色   多面向母亲   育儿知识   好母亲  
描述: 大众媒体在母亲角色的社会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3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关于母亲角色与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杂志文本对母亲的评价和要求呈现出多元图像,母亲是学龄前儿童的首要且最佳养育者,与此同时,母亲需要得到来自男性理性思维与专家科学知识的支持;母亲也被塑造成可以平衡职业和育儿工作的超级母亲形象;最后,母亲还被再现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育儿知识的生产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通过权力的运作,市场话语、专家话语和性别话语得以合理地建构育儿知识,传
Plato《理想国》与Gilman《她乡》乌托邦主张及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方永泉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期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职   《她乡》   乌托邦   《理想国》   教育思想  
描述: 本研究主要以Plato《理想国》与二十世纪C. P. Gilman《她乡》作为探究对象,并比较分析两者乌托邦主张及教育思想之异同。两者均为历史中重要的乌托邦及教育思想文献,也有类似共产社会的观点,然而,两者设定乌托邦之基本原则及所呈现出来的教育风貌却大相迳庭。本研究采文献分析方法,探讨并比较了两人的乌托邦教育思想,并且阐发了乌托邦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结论如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备「反偶像崇拜传统」精神的乌托邦主义,可能才是乌托邦真正精神之所在;二、比起理念论式的「静态乌托邦」,现代社会中吾人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