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母女关系】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爱》的黑人女性主义研究
-
作者:
李东风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母女关系
自我身份认同
黑人女性主义理论
姐妹情谊
-
描述: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文学舞台上的一名杰出的小说家。黑人和妇女的双重身份使她的写作可以深入黑人妇女的心灵。发表于2003年的小说《爱》是她的最新作品。国内外的文学评论界对她的前七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宠儿》、《爵士乐》和《乐园》)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爱》在美国反响强烈,但在中国却很少有人对它进行学术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对这部小说进
-
讴歌、颠覆与理想化: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女关系
-
作者:
邢海霞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母女关系
颠覆
理想化
讴歌
-
描述:
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女性处于“无名”状态,人类的母性历史无从展示,母女关系史更是不存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母女关系的整体研究,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是“缺项”。本研究对任务的设定是,探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女关系,揭示母亲地位的变化和女儿成长的症候,症结;揭示这些症候,症结与特定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关系。 母女关系主题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因为历史现实的限制,母女关系不像父子关系那样不可分割,母亲是女儿的过去,女儿是母亲的未来。在母女关系中,女儿的成长变化在父权社会中要与父权发生冲突和争斗,在冲突和争斗中母女关
-
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言说
-
作者:
王英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边缘弱势
雌雄同体
母女关系
爱情与女性自我
-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及女权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华人女作家在种族文化和性别文化双重夹缝中,是如何打破沉默并建构华人女性身份。论文首先结合文学界的不同看法,将“美国华文文学”和“新移民文学”的概念作了简要的界定。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美国华人女性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史。论文第二章阐述了美国华人女作家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打破沉默建构华人女性的自我身份。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位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作为少数民族的女性,美国华人女性首先是欧美世界中的华人,其次她们是东方男人世界中的女性,同时她们又是西方男性世界中
-
在追溯中前行
-
作者:
姜锐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系史
母亲形象
双重书写
母女关系
女性写作
-
描述:
女性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轫以来,历经被遮蔽、被分化、被湮没的命运,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达到空前的繁荣,一些女作家不再满足于追问“女人是什么”和“我是谁”,她们开始追问“我从哪里来”,试图用文学的形式书写出关于母亲的历史,于是出现了“母系史”的创作。本文首先回顾了“母亲”形象在现当代女性文学史上一路演变最后在九十年代被彻底颠覆的过程,从几个典型的文本出发来概括母亲谱系的面貌,并以男作家想象的“女性史”为参照,强调这一创作的女性立场。然后通过文本所建构的“母性之家”中母女关系的变化,梳理出一条女性从“长女”到
-
美国华裔妇女文学中的母女关系及种族与性别的政治
-
作者:
石平萍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母女关系
美国华人
华裔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美国华裔妇女文学中的母女关系及种族与性别的政治
-
异域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言说
-
作者:
王英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边缘弱势
雌雄同体
母女关系
爱情与女性自我
-
描述:
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及女权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美国华人女作家在种族文化和性别文化双重夹缝中,是如何打破沉默并建构华人女性身份。 论文首先结合文学界的不同看法,将“美国华文文学”和“新移民文学”的概念作了简要的界定。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美国华人女性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史。 论文第二章阐述了美国华人女作家继承中国文化的传统,打破沉默建构华人女性的自我身份。 华人在美国属于少数民族,位于主流文化的边缘。作为少数民族的女性,美国华人女性首先是欧美世界中的华人,其次她们是东方男人世界中的女性,同时她们又是西方男性
-
当代女性文学热点透视
-
作者:
胡辛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建构
母女关系
私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审丑意识
-
描述:
当代女性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坚实的文化存在 ,但同时也是一个虽然美丽却又斑驳繁复的文化探险领域。在一个强大的父权审美机制下进行写作的文学女性 ,保持着自身独异的精神气质和哲理思辩意识 ,以女性敏感而幽闭的心灵在“沉默”中顽强叩击“世界”与“历史”的真相 ,以“清丽而越轨”的笔致书写出属于“女性”独有的身后那段被男权文化驱逐压抑着的历史处境和现实的生存困境。穿越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外部表象诸如“私人化写作”、“审丑意识”、“文化建构”、“姐妹情谊”、“母女关系”等等 ,思索考察作为当代一
-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生存困境和欲望书写
-
作者:
邬眉扬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父权
权力
母女关系
虐恋
女性主义
耶利内克
-
描述:
张爱玲和耶利内克是中外两位关注女性命运的著名作家。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多以女性的婚恋、性爱为题材,抨击社会环境,尤其是性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她选择家史性的女性题材,展示女性的“食”与“色”的本性,兼写家庭里女暴君扭曲的灵魂以及疯狂的专制。《金锁记》即此类小说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塑造,向读者展示了在封建道德规范的压迫下,一个原本年轻时风流俊俏的女子,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沦落成为金钱的奴隶和情欲的囚徒,最后变成一个心理变态的母亲。《钢琴教师》是奥地利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
-
光辉与艰难——论莫里森小说中的母女关系
-
作者:
蔡莉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爱娃》
母女关系
《最蓝的眼睛》
黑人社区
莫里森小说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迄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从1970年发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到2003年出版《爱》,她共发表了8部长篇小说。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女性,其中半数以上是母亲,或者既是母亲又是女儿,母女关系是莫里森小说以一贯之的主题之一。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论文从妇女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对莫里森的三部作品即1973年的《秀拉》,1977年的《所罗门之歌》和1987年的《爱娃》中的母女关系进行了探讨。莫里森的小说所观察和描绘的世界似乎只是一个黑人妇女的世界,却是种族、性别、阶级等政
-
论当下中国家庭伦理剧中母女关系的文化涵义
-
作者:
陶文文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母亲形象
母职
母女关系
母亲价值
母爱
-
描述: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家庭伦理剧日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从《渴望》的初步尝试,到《风雨丽人》、《咱爸咱妈》、《儿女情长》的逐步探索,再到近年来的《浪漫的事》、《家有九凤》、《婆家娘家》、《我的泪珠儿》、《母亲》、《十月怀胎》、《母亲是条河》、《中国母亲》等围绕家庭亲情展开叙事的普通百姓生活故事,每每都能掀起强大的收视旋风。这些电视剧或多或少都描写了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变化,她们之间时分时合,或依恋或对峙,有欢笑也有矛盾,但无论何种状态,终归离不开母女间永远割不断的亲情纽带的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