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毁灭】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爱米莉的毁灭:论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
-
作者:
刘小晨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社会环境
爱情
爱米莉
家庭
-
描述:
福克纳笔下美国南方女性形象或被扭曲或被毁灭,通过这些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某些生活现象,很值得重视。可以从家庭,婚姻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等几个方面来寻求女性悲剧的根源。
-
救赎与毁灭——以曼桢为例浅谈对《半生缘》的女性价值反思
-
作者:
麦凤庄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毁灭
女性价值
曼桢
《半生缘》
-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半生缘》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了曼桢这个女性形象,传达了作者在文化历史纬度之上对女性价值的思考。曼桢在“外在张力场”(其“在而不属”的生存挣扎与世钧“属而不在”的妥协思想的矛盾)以及“内在张力场”(目的和手段的分离)的折腾下,不断地被“他者抛弃”和“自我抛弃”,其自我救赎的热望最终被全面瓦解,成为文化传统价值“圣坛”上的“祭品”。
-
活着与毁灭——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在醒与不醒之间的命运探析
-
作者:
杨素娜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丁玲
活着
觉醒
女性
-
描述:
丁玲在早期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在当时可称之为“叛逆”、“觉醒”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对女性的解放起着巨大的启蒙作用。本文试从这些女性的思想、行为等方面探讨她们从要求“自我”地活着到走向死亡、毁灭自我的生命历程 ,揭示其醒与不醒的内涵
-
女性生存的真与痛
-
作者:
刘艳琳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绝望
毁灭
破碎
恐惧
伤痛
-
描述:
在中国现代家族母题叙事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作为侵入传统家族空间的“他者”因素,有着跨越时空的相似性,这,同时也构成了她们的当代性。她们以破坏毁灭的形象出现,蔑视传统,背离传统,彻底颠覆
-
渴望与失望的绝唱——析济慈作品中的爱情描写
-
作者:
马士奎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浪漫主义诗人
诱惑
毁灭
精神恋
母爱
-
描述:
约翰·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他的颂歌、叙事长诗和十四行诗多以爱情为主题。济慈笔下的爱情瑰丽、浓艳,但又无时不为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诗人眼中的女性美丽而有野性
-
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葛亮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堕落
福克纳
摧残
坚强
女性
-
描述:
女性形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毁灭与堕落,福克纳揭露并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德、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的摧残,鲜明地表现了人类对命运抗争中的忍耐和坚强精神。
-
试论《红楼梦》主旨
-
作者:
毛自成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要角色群
毁灭
人性美
爱情悲剧
《红楼梦》主旨
时代悲剧
-
描述:
《红楼梦》再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大家庭盛极而衰的过程,描写了宝黛钗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又以众多女性形象作为主要角色群,从而揭示了作品主旨:对封建社会的合理性和永久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人性美及其被压抑毁灭的时代悲剧。
-
生命意识的张扬与失落——《雷雨》女性形象再阐释
-
作者:
何光超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戏剧
精神失常
毁灭
生命意识
失落
张扬
阐释
悲剧
女性形象
《雷雨》
-
描述:
生命意识的张扬与失落——《雷雨》女性形象再阐释
-
是性的扭曲毁灭了她们:论蘩漪、曹七巧的性悲剧
-
作者:
陆汉军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蘩漪
毁灭
个性魅力
性悲剧
周朴园
扭曲
变态心理
女性形象
周萍
-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的浩瀚长河里,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构筑起了一座绚烂而永不褪色的虹桥,每一个女性所具有的个性魅力,成为了这座桥中坚实而又重要的部分,都散发着独特
-
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反抗女性形象
-
作者:
黄旭静
来源:
时代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反抗精神
封建社会
高中语文教材
刘兰芝
女性形象
中学语文教材
杜十娘
-
描述:
在女子没有获得解放的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的多数女性在生活、家庭、婚姻、爱情诸方面是被动的、不自由不自主的。即使厄运当前,她们也常常逆来顺受,任其被污辱,被损害,直至被毁灭。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却涌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