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爱的无奈:渡边淳一小说的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高云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奈   死亡   渡边淳一  
描述: 渡边淳一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爱情小说"作家,以《失乐园》红遍中国,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其作品大多数都围绕着性、爱和死亡这三个主题展开,反映出作家的情爱观和对死亡的看法。
生与死的悲鸣:迟子建《树下》中女性的茫茫前程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下》   死亡   悲鸣   迟子建  
描述: 迟子建是一个北方作家,她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树下》是迟子建的第一部长篇,在这部小说中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小说中女性人物颇多,却是各有千秋,各有生死。当作者以淳朴、沉静的语气为她们安排着前程时,她们却爆发出更加深沉的悲鸣。
《源氏物语》中的女性世界
作者: 董江洪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雅   死亡   《源氏物语》   女性  
描述: 《源氏物语》作为一部百余万言的长篇巨著,登场人物多达数百人,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了围绕着源氏公子的多个贵族女性。作者紫式部出身贵族门第,又长期生活在宫廷之中,加之本身是一名女性,所以她能够对这些女性人物的生活、情感有深刻的理解,对她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本文通过这些女性人物的生活状态的分析,看到了一个充满悲哀和无奈却又风雅纤细的女性世界,从中可以感受到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
作为此在的女人们——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作者: 陈茂庆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此在”   死亡   女人   海德格尔  
描述: 本文运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观点,探讨美国当代先锋派戏剧大师福尼斯的代表 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指出剧中的女性人物不仅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且是现代社会中作为“此在”的人的缩 影,忍受着多种焦虑,在朝向死亡的过程中寻求“本真”的意义。
生死的轮回——论世纪转型期生育文化在女性文学中的多重闸释
作者: 傅湘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   女性文学   生育  
描述: 世纪转型期,女作家们对于文学中的生育文化有了新的多重阐释。她们从女性个体出发,从女性真实的生育体验出发阐述死亡背后的深层意蕴,阐述女性作为主体孕育的生命感受。在女作家创作的此类小说文本中,生育
试论吉本芭娜娜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厨房》为中心
作者: 张玉亭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模式   共鸣   死亡   厨房  
描述: 吉本芭娜娜作为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现代作家,凭借其成名作品《厨房》走上文坛,广泛受到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喜爱,甚至在90年代的日本掀起了一股女性文学新的变革浪潮。随后这股浪潮席卷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这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厨房》也成为了吉本芭娜娜文学创作的代表性标志。本论文以《厨房》为中心,试从创作背景、含义以及内容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理念和意义,探索吉本文学的独特魅力。
从《厨房》来看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作者: 邹洁   来源: 速读(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死亡   女性文学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文坛上新崛起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自处女作《厨房》问世以来,她的每部小说都在日本引起轰动,甚至出现了“芭娜娜”现象。本文以《厨房》为中心,立足于小说的核心--死亡与孤独,试图揭示吉本文学世界的本质与魅力。
从《厨房》来看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作者: 邹洁   来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死亡   女性文学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日本文坛上新崛起的一位青年女作家。自处女作《厨房》问世以来,她的每部小说都在日本引起轰动,甚至出现了"芭娜娜"现象。本文以《厨房》为中心,立足于小说的核心——死亡与孤独,试图揭示吉本文学世界的本质与魅力。
超越疯狂与死亡的“自由“:浅析十九世纪女性文学对男权的反叛
作者: 肖菲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自由   死亡   疯狂  
描述: 十九世纪是女性开始萌生独立意识的时代,在反抗父权制压迫的过程中,她们以疯狂和死亡为代价换取“自由“,唤醒了成千上万女性的独立意识.
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
作者: 柴平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孤独   萧红   死亡  
描述: 本文从平行研究角度梳理分析萧红与伍尔夫创作中孤独和死亡两大主题的异同。通过剖析中英两位女性所表现的倍受压抑的女性意识 ,阐释女性在男权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下的痛苦 ,以此揭示萧红与伍尔夫女性文学创作的特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