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审美意义
作者: 刘玉珺   来源: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审美   易安词   女性形象  
描述: 李清照词中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 ,实际上这是她自我形象的展现 ,并在审美的感情价值、认识价值、理想价值、愉悦价值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 ,同时提高了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词女性形象的性格美
作者: 周玲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   性格美  
描述: 李清照词一扫描摹女性专以刻翠剪红为能事的积习,善于发掘女性形象的内在美,在她的笔下,不论是天真活泼、聪慧过人的少女,还是大胆洒脱、一往情深的少妇,不论是才华出众、富于理想的知识女性,还是饱经忧患、不忘故国、多愁善感的中老年女性,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浅析李清照词的闺中少女形象
作者: 李娜   朱秀英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闺中少女   女性形象  
描述: 北宋开放的世风和女性意识的觉醒,造就了一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以她的词著名于世,其词风独特,自成一家,对我国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坎坷不平的个人经历使词人塑造了各种典型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创作特点浅述
作者: 赵瑾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人生分期   创作特点  
描述: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其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词中创作主体的性别表达
作者: 冯希哲   白军芳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语言   知识女性   创作主体  
描述: 李清照词的开创性主要表现在对“雅”风格的纵深开拓上,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中的承认,但笔者认为,李清照的女性性别身份使她在表现女性情感、精神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可以说她把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女性的形象写到
清丽柔美 深婉哀怨―试论易安辞的艺术内蕴(下)
作者: 罗进军   杜宏春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清丽柔美   深婉哀怨  
描述: 词以“婉约”为宗,李清照素被称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其词摒弃晚唐、五代时浓艳柔媚的词风,以清丽见长。她的前期词以柔婉风格为主,大都表现和丈夫分离后的闲愁情怀,擅用白描手法刻画柔美的女性形象,语言含蓄。而后期则以沉重凄婉为主要基调,笔调沉重,表达出深婉哀怨的词境。
清丽柔美 深婉哀怨——试论易安辞的艺术内蕴(下)
作者: 罗进军   杜宏春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清丽柔美   深婉哀怨  
描述: 词以“婉约”为宗,李清照素被称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其词摒弃晚唐、五代时浓艳柔媚的词风,以清丽见长。她的前期词以柔婉风格为主,大都表现和丈夫分离后的闲愁情怀,擅用白描手法刺画柔美的女性形象,语言含蓄。而后期则以沉重凄婉为主要基调,笔调沉重。表达出深婉哀怨的词境: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唐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清照   艺术风格   诗词   女性形象  
描述: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其成就最高的当属词。李清照以知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来展示前人未曾展示过的种种人生境况和生活情趣,她在词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正是这些具有灵魂精髓和人格魅力的各具风姿、仪态万千的女性形象,赋予了其词作丰
半个世纪以来李清照形象中西对比研究
作者: 韩周琨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清照   易安文学作品   独特形象   异与同  
描述: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李清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尤其在李清照的性情、诗词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创作手法方面收获颇丰,而且研究所采取的切入视角也是新意迭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李清照的作品便经
李清照与许兰雪轩诗歌对比研究
作者: 姜军伟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兰雪轩   李清照   思想   女性形象  
描述: 的女作家李清照。之所以能够把她们两个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是因为她们有许多共同点。本文就着眼于她们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两位女诗人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的异同点及出现异同点的原因。
< 1 2 3 4 5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