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的祛魅与现代的困惑:两度西潮与中国女性戏剧形象的嬗变
作者: 宋宝珍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家庭角色   中国现代戏剧   祛魅   娜拉   易卜生主义   困惑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描述: 如果要了解现代中国女性的命运轨迹,戏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无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中国人的性别意识,深受传统的儒家学说影响,男权文化在社会和家庭领域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哈姆莱特曾经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句名言用来形容19世纪以前的中国女性最为合适。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娃认为,作为第二
失败的复仇者:繁漪人物形象浅析
作者: 王婵娟   来源: 成功(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仇   新文化运动   繁漪   周朴园   爱情与婚姻   悲剧女性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周萍   失败  
描述: 繁漪出生于门第之家,精通琴棋书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典型的"受过新教育的旧式女
“五·四”新文化时期北京女性报刊评述
作者: 刘宁元   来源: 新闻知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中国社会   女性报刊   妇女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北京   中国女性  
描述: 1915年9月,《新青年》(1917年初落足北京)问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19年五四狂飙席卷全国。这场极其伟大的,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于中国妇女运动,其意义亦十分
“五四”时期妇女运动的情况
作者: 黄晓瑜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女权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女子   妇女运动   中国妇女   中国人民   五四运动  
描述: 七十五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四”时期出现的妇女运动高潮,正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也开辟了妇女解放的新时代。
五四时期的废娼运动初探
作者: 黄兴涛   刘辉   来源: 史学月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调查会   中国妇女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废娼   外国人   五四时期   议案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李大钊  
描述: “五四”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这一时期的妇女运动不仅声势和规模空前,涉及到的内容也极其广泛,其中真正单独地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的群众运动的,则只有女子参政和废娼。废娼运动,虽不完全隶属于妇女运动范围,但它主要是由妇女问题所引发,又复以妇女解放为主题。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妇女运动角度,结合当时的社会改造背景,对该时期的废娼运动作一初步考察。
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
作者: 方祖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妇女问题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   妇女解放思想   无政府主义者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思潮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描述: 妇女解放问题,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热烈讨论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中的各种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妇女问题的讨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了解五四时期关于妇女问题的讨论,就不能窥见新文化运动的全貌;了解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发展,就能更完整地认清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有的同
“五四”文学星空中的瑰丽彗星:石评梅与她的文学创作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彗星   爱情悲剧   石评梅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高君宇   庐隐   现代女性文学   五四  
描述: 发现石评梅石评梅,一个响亮、高洁、冷艳的名字。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与当时十分活跃的冰心、庐隐齐名,为缔造现代女性文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积极创办、编辑文艺报刊,参与革命文化活动,在时代大潮中推波助澜;她挚爱
论周作人的女性观
作者: 杨秋华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作人   文化交替   时代影响   特殊经历   批判   时代特色   女性本位   日本   系统   女性政治   新文化运动   有失公允   男权社会   两性关系   女性思想   女性观   女子   人道主义关怀   近现代中国   思想成就  
描述: 周作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在于他是鲁迅二弟,他俩由兄弟怡怡到关系恶化甚至周对鲁大打出手,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周作人曾效力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时期,他担任过伪政府的教育督办,甚至穿着日本的军服到东单练兵场检阅过中国新民青年团。在此前提下,人们在评论周作人思想的时候,总是多多少少先把他定位于汉奸这一点,这对于评价他的其他思想成就往往有失公允。例如对他的女性观,人们要么有意避开,要么知之不言,能秉笔直言者不多,对它进行系统研究者尚少,因而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周作人女性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