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97 条
-
浅析《嘉莉妹妹》 看新女性形象
-
作者:
王伟丽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独立
欲望
新女性
传统女性
-
描述:
《嘉莉妹妹》是一部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力量的成熟作品。它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初人们狂热地追求美国之梦的悲剧事实,说明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关于作者对嘉莉的"堕落"所采取的"暧昧"立场,评论界从最初口诛笔伐到后来毁誉参半的态度转变代表了女性主义发展的成果。本文从解析《嘉莉妹妹》的角度出发,尝试解读嘉莉妹妹形象的女性主义内涵,并通过考察作者与当时主流文化中的"女性特质"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关系来揭示其在这部小说中最终放弃道德评判的社会文化根源,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斯佳丽新女性形象之解读
-
作者:
陈凤兰
来源:
莆田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飘
南方淑女
新女性
斯佳丽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飘>中的斯佳丽如何由一位南方淑女变成为新女性的过程.斯佳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自立期待.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凌灵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想
自我实现
传统观念
社会转型
新女性
-
描述:
西奥多.德莱赛的处女作《嘉莉妹妹》是美国现代文学最有历史意义的著作之一。坚持梦想,自我实现,独立性,保持传统观念是嘉莉这类新女性的个性,从中可以探究美国底层阶级的女性如何在当时的大环境中适者生存。
-
另一种视角观照下的女性形象——许地山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五四”新女性比较
-
作者:
刘荻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迷惘
新女性
许地山
宗教哲理小说
生命力
-
描述:
“五四”女性文学第一次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塑造了一系列反抗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大胆追求婚恋自由的新女性形象,然而这些“热情而空想”的知识女性们在面对现实中许多仅凭爱情自由所无法超越的问题时,她们陷入深深的痛苦、迷惘乃至绝望之中。许地山则以宗教哲理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另一种观照人生苦难的独特视角,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们经受苦难生活的磨砺,多能坚韧地承受自己所面临的厄运,达观地消释世间的种种烦恼与不幸,富有顽强的生命力。许地山所创作的坚韧达观的女性形象应作为对“五四”新女性形象的有益补充而并立于中国二十年代文学女性形象
-
双面夏娃: 庐隐笔下的“五四”女性
-
作者:
施海淑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性
挣扎
过渡
新女性
旧夫人
-
描述:
庐隐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历程和“五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塑造的“五四”女性形象——包括“新女性”,也包括“旧夫人”——具有显著的“过渡”色彩:既有着鲜明的新思想又带着浓重的旧烙印,既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又展现了过渡时期两性关系的特征。虽然没有提出解决女性乃至社会问题的方法,但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庐隐对当时女性乃至社会问题的立场、思考与态度。
-
从理想走向现实:莎士比亚喜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伍艳妮
来源: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恶魔
悲剧
莎士比亚
新女性
-
描述: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喜剧中的女性大部分处于主角地位,她们充满智慧、才能和美德,大胆反抗传统道德,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是体现人文主义理想的新女性。悲剧中的女性退为次要人物,她们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是狠毒邪恶的恶魔,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认识。喜剧和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作者认识生活和创作思想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作者男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红王妃》
-
作者:
方淑文
来源: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红王妃》
传统女性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长篇小说《红王妃》,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向读者展示了18世纪朝鲜王宫各色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现代英国女博士悲惨的一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别对小说中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两种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揭示了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是如何努力摆脱生存困境并成为经济独立、思想解放的新女性的.
-
解析莉丽·布里斯科——《到灯塔去》中的新女性
-
作者:
李媛春
来源:
高教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女性气质
房间里的天使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新女性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到灯塔去》中新时代女性莉丽·布里斯科心路历程的分析——从极力压抑自身的女性气质到对女性气质的重新认识,体现出伍尔夫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应是独立、不依附于男性且能和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以及伍尔夫反对两性二元对立,提倡两性和谐相处的思想。
-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黄绣球》
-
作者:
王明丽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黄绣球》
自然
新女性
形象原型
-
描述:
女性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叙事出现在社会历史转型的危急时刻。颐琐的《黄绣球》作为政治小说,确也具有晚清新小说理想化、寓言化叙事的乌托邦性质。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叙事立场来看,女人和男人一样是血—水—土地—家所构成的生命圈里,自然的人,文化的人和社会的人。女性知识论立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确立,预示着晚清女性对于家国同构的天人合一的社会型构,合乎女性生存利益的生态主义意味的深沉审视。黄绣球亦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蜕旧变新的新女性的形象原型。
-
从“房中天使”到“新女性”的转变:解读《霍华德庄园》和《虹》中的女性角色
-
作者:
韩艳丽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叙述技巧
新女性
房中天使
转变
-
描述:
《霍华德庄园》和《虹》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刻画了女性从“房中天使”到“新女性”的变化历程,前者中的转变属于基本意识的转变,后者则更接近启发和改革。两部小说均涉及三代女性的形象和变化,她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突破房子/家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欲望,目标是实现自我。两部小说在主题展现方面的不同还体现在叙述技巧的差异方面。
<
1
2
3
...
20
21
22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