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女性的自我实现
作者: 王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身份   社会颠覆   新女性  
描述: 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问世,这部长篇小说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小说紧紧围绕埃德娜内心情感的复苏﹑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其与世俗枷锁﹑腐朽的社会道德规范的顽强斗争而展开。作者客观地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渴望与现实困境,因此,寻求自我统一与解放成为肖邦的创作主题。本文力图分析埃德娜对内外两个矛盾自我及个体与其社会角色和谐一致的必要性的认识。对绘画和音乐的深刻理解以及格兰德岛上轻松自在的氛围是埃德娜觉察到现有生活的压抑和残缺不全,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埃德娜开始
《玲珑》中都市女性摩登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作者: 相运利   张晨曦   来源: 荆楚学术2016年第四期 (总第五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建构   《玲珑》杂志   摩登形象   新女性  
描述: 《玲珑》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较为流行的都市女性时尚杂志,它一直致力于呈现、塑造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内外兼修、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都市女性摩登形象。本文通过对《玲珑》的探究,深入了解《玲珑》如何建构与传播上海都市中产女性的摩登形象,展现美貌与修养,既具时尚元素又有普通特质的内在素养的女性形象。
新女性的“第二条路”:解读《死者》和《达洛卫夫人》中的女主人公
作者: 龙超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女性   女性主义   第二条路  
描述: 女性主义自19世纪末兴起以来,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进入20世纪初,女权运动开始发展壮大。受其影响,这一阶段对应的现代主义小说中不乏对女性角色的探讨。由于新世纪新形势,文学作品中对于新时代的女性形象描写不再局限于激进的"新女性"形象,而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本文以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死者》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为例,尝试探讨在女权运动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
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
作者: 张申华   来源: 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街》   父权制度   新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提起辛克莱·路易斯的小说《大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对美国小镇的辛辣讽刺和对新女性卡罗尔的塑造。然而作者借助女主角的经历与视角,在完成他对小镇讽刺目的的同时,却在更深的角度上瓦解了卡罗尔的新女性形象。本文在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出发,发掘出作者在刻画卡罗尔这一"新女性"的目的意图,采用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他是怎样利用这些手法实现对卡罗尔话语权以及思想行为的控制,从而揭示路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冯小燕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观   新女性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海明威是一位硬汉型的著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主要是以不屈不挠的男性为中心,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女性人物。他对待新女性的态度既同情、欣赏,又带有矛盾心理,他担心当时的女性运动影响到男权社会。通过研究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海明威的女性观,并结合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了解海明威对待女性的态度,这对于我国读者赏析海明威的作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中国现代电影构建新女性形象的思路:以《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影片为例
作者: 陈伟华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丽人行   中国现代电影   三个摩登女性   新女性形象   新女性  
描述: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职场小说中“职场新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秦晓红   李映霞   来源: 湖南商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自主   职场小说   生存智慧   事业自主   新女性  
描述: 职场小说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不同于经典的“女强人”特质。她们在职业中追求自立,在情感中处于主导地位,表现清醒现实的生存智慧;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作品中一道独特的女性风景。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贺红艳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瑞特   《太阳照常升起》   新女性   海明威   “硬汉”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小说中塑造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他的作品也颇具"硬汉"风骨,虽然有评论者认为,海明威专注于塑造男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单一,甚至呈现出一定的"厌女情结",但细读之下,我们不难发现海明威所塑造的部分女性形象中带有与"硬汉"相似的坚毅品质与反抗精神。本文将立足于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文本阅读,结合海明威"硬汉"式的叙事风格,解读小说中布瑞特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
作者: 吴林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冲突   劳伦斯   新女性   工业革命  
描述: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最富创新、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劳伦斯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用最敏感的笔触和超越传统的模式塑造了身份不一的众多女性形象。出版于1913年的《儿子与情人》标志着劳伦斯创作成熟期的到来,而且至今都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刻画的三个主要的女性形象—莫瑞尔太太、米莉安、克拉拉,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成为男权制为主题的旧时代与工业革命初期女权运动冲突的牺牲品。本文借《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的几个女性人物
浅析德莱塞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陈彦平   来源: 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莱塞   《嘉丽妹妹》   新女性   《金融家》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立足于上个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来解读德莱塞作品中新女性形象。
< 1 2 3 ... 18 19 20 ... 38 39 4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