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新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68 条
-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
作者:
韩双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爵士时代
女性主义批评
新女性
-
描述: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批判了爵士时代的新女性。若用女性主义批评观来解读这些女性人物,并把她们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去分析,我们就会获得新的启示。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改变》
-
作者:
黄艳
孙妮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
兴趣爱好
新女性
《改变》
-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改变》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两个女性人物在父权制社会中,如何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解放以及家庭和谐的新女性。
-
福斯特作品中的女性身份与“联结”主题——以《霍华德庄园》为主要例证
-
作者:
许娅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联结”观
德墨忒尔
新女性
-
描述:
在小说《霍华德庄园》中,女性身份是"联结"主题的重要载体。现有批评在探讨福斯特的女性立场时也倾向于将女性人物与"联结"主题之间的统一或矛盾关系等同于福斯特对不同女性身份的赞赏或批判。结合福斯特的思想历程和整体创作情况,澄清"联结"观的本意和所指,指出其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理想状态与现实情形之间的矛盾并存,继而从主题和人物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女性人物与"联结"主题结合的缘由、方式、目的和意义,之后借助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意图揭示福斯特的"联结"观与性别立场之间看似统一、实质相左的真实关系。
-
蜕变中的新女性:探析《到灯塔去》中莉莉的新形象
-
作者:
庞文玉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莉莉
到灯塔去
新女性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塑造的莉莉.布里斯柯这一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人物形象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而其本身也正是以伍尔夫本人为原型所塑造的,文章正是通过对莉莉.布里斯柯这一人物形象对"房间里的天使"拉姆齐夫人和自我的分析和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位新女性如何蜕变和成长的。
-
试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女性问题
-
作者:
王迎科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拉马佐夫兄弟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具体的女性人物形象,主要以卡捷琳娜为例,试着总结了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角度和女性定位。
-
《纯真年代》和《家》的妇女形象之文化差异
-
作者:
施叶丽
施晓燕
来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女性
新女性
文化环境
-
描述:
《纯真年代》和《家》都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和不尽相同的写作技巧,塑造了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传统女性和新女性的人物形象,折射了东西方作家对各自所处的社会及其制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同是上流社会的女子,又处在相近的年代,然而,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造就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
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延安时期新女性的研究
-
作者:
秦燕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女性意识
新女性
生育
-
描述:
文章从女性的经验和视角出发,探究延安时期新女性所经历的“妇女解放”的艰辛历程。以翔实的资料,展现出延安新女性在革命者与妻母角色、家庭责任与女性自我发展、男性歧视与女性的苦闷这些矛盾冲突中的现实处境。
-
清末报刊与知识分子的性别话语——以兴女学为例
-
作者:
郑勋
来源:
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冲突
清末报刊
新女性
性别话语
-
描述:
文章从性别视角对清末知识分子的性别话语进行考察,展示知识分子在报刊媒体上表述兴女学的话语,探讨话语如何构想"新女性"。研究发现,清末知识分子在报刊呈现妇女解放话语的立论基点是儒家伦理观,而儒学恰恰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故性别话语出现内在冲突。
-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
作者:
周莉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权运动
新女性
-
描述: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
《花之寺》:五四新女性神话的消解——凌叔华小说浅析
-
作者:
汪雨涛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角叙述
反讽
新女性
戏仿
-
描述:
以对传统女性文学“闺怨”模式的戏仿,对婚姻场景中男性视角叙述的反讽,以及对母爱主题的复调观,凌叔华在其小说集《花之寺》中实现了对五四新女性神话的消解。通过对文本的叙事分析,本文阐述了凌华小说以其客观化叙述策略对五四主流意识形态实行的暗中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