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0世纪70—80年代美籍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以汤婷婷和谭恩美为例
作者: 孙小静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刻板形象   新女性形象  
描述: 以汤婷婷为代表的20世纪70一80年代的华裔女作家的作品大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体,这不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多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华裔女性身份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逐渐摆脱了美国主流社会以及华裔男性作家所认定的刻板印象,成为鲜活、生动的新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汤婷婷和谭恩美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旨在归纳出其刻画的女性人物特点。
20世纪70—80年代美籍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以汤婷婷和谭恩美为例
作者: 孙小静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刻板形象   新女性形象  
描述: 以汤婷婷为代表的20世纪70一80年代的华裔女作家的作品大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体,这不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多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对华裔女性身份做出了勇敢的探索。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逐渐摆脱了美国主流社会以及华裔男性作家所认定的刻板印象,成为鲜活、生动的新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汤婷婷和谭恩美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旨在归纳出其刻画的女性人物特点。
论劳伦斯笔下厄秀拉的“双星平衡”式两性关系
作者: 许爱琼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星平衡   两性关系   厄秀拉   新女性形象  
描述: 厄秀拉是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具有现代新思想的女性代表.本文从厄秀拉这一具体新女性形象出发,旨在探讨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本能的摧残和扼杀,以及如何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和突出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既"双星平衡"式两性关系.
茅盾的异性立场
作者: 徐涵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十年代小说   新女性形象   茅盾   异性立场  
描述: 五四时期延续了萌芽于晚清的妇女解放思潮,知识分子对妇女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致力于女性解放的茅盾在其二十年代的小说中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新女性形象。和同时期刻画新女性的代表性作家相比,茅盾对新女性的塑造坚持了异性立场,具体表现在:质疑和颠覆了五四时期男性启蒙女性的模式;关注并刻画了女性的心理;同时,让新女性在作品中有了和男性一样平等言说的权利,对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虚伪男子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作家创作的比较
作者: 白薇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新女性形象   茅盾   女性创作  
描述: 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至30年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和茅盾小说中的惭女性形象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文学史上的男性主体作家(从数量上来说)中,取现实主义的客观、严峻态度进行创作的部分作品,有可能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鉴本。
现代女性步履的真实文本--茅盾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同时代女性作家创作的比较
作者: 白薇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新女性形象   茅盾   女性创作  
描述: 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现代女作家小说创作和茅循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文学史上的男性主体作家(从数量上来说)中,取现实主义的客观,严峻态度进行创作的部分作品,有可能成为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的鉴本。
浅谈苔丝荻蒙娜思想性格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作者: 蔡学梅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进步性   新女性形象   局限性   苔丝荻蒙娜  
描述: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塞罗》中的女主人公苔丝荻蒙娜,天性纯真善良,并勇于冲破世俗禁锢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对爱情忠贞不渝。因而,苔丝荻蒙娜被认为最接近莎翁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具有很大的进步性。然而,苔丝荻蒙娜对奥塞罗却是一味地顺从,完全迷失自我。其思想根源——男尊女卑、妻子从属于丈夫的封建传统和宗教观念,又反映了她思想性格的局限性。也正是这一局限性促使了该悲剧的最终产生。
去性化的“娜拉”五四新女性形象的论述策略
作者: 許慧琦   来源: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论述   娜拉   新女性形象   五四时期  
描述: 近代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的名劇《娜拉》(Et Dukkehjem; A Doll's House; Nora)當中的女主角娜拉,其在近代中國,長期以來被視爲覺醒的新女性形象而聞名。一般著作論及娜拉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影響時,多半強調其覺醒與出走對中國女性的鼓舞。而娜拉的女性身分,以及她被塑造、乃至定型後的新女性形象,使後人在解讀當時任何有關娜拉的各類文本時,似乎理所當然地對號入座,以爲談到娜拉,就只與女性有關。事實上,初傳入中國的娜拉,究竟是不是爲了中國女性而塑造
内布拉斯加走出的新女性——从女性主义看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
作者: 蒋梅玲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拓荒者   创业   新女性形象   薇拉.凯瑟  
描述: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西部拓荒小说的代表作,作者立足于美国西部拓荒者的生活经历,刻画出了以安东妮亚为代表几位具有自立自强勇于奋斗精神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自强不息的鲜明性格在今天仍有催促女性奋进的现实意义。
一位叛逆女性的寻求自我之路:凯特·肖邦笔下的美国新女性形象爱德娜
作者: 郑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觉醒》   新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探讨了爱德娜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完整过程,包括:前奏;起因;开始;进步和升华.主体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首先分析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欺骗、奴役女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它对解释爱德娜逐渐变化的言行起关键性作用;随后论述了爱德娜开始觉察到的压抑感,也正?
< 1 2 3 4 5 6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