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斯佳丽 】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中西文化互观下的姚木兰与斯佳丽 :《京华烟云》与《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陈晓玲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女性形象比较
姚木兰
斯佳丽
描述: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斯佳丽 ,分别是中西文学史上富于典型意义和艺术生命力的经典女性形象,她们身上都负载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深刻体现了中西文化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斯佳丽 新女性形象之解读
作者:
陈凤兰
来源:
莆田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飘
南方淑女
新女性
斯佳丽
描述: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飘>中的斯佳丽 如何由一位南方淑女变成为新女性的过程.斯佳丽 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自立期待.
浅论《飘》和《老人与海》中执着精神的相似性
作者:
白杨
陈冉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圣地亚哥
执着
艺术效果
相似性
斯佳丽
描述:
《飘》中斯佳丽 一直是个亦褒亦贬的女性形象。但是其表现出的执着精神始终在全文熠熠生辉。同样,《老人与海》中硬汉圣地亚哥在面对困境和失败时也表现出执着,文章旨在诠释两者执着精神的相似性以及产生的相似艺术效果。
从《飘》的主人公斯佳丽 身上看玛格丽特的女性意识
作者:
徐圣稚
金鹏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女性主义
斯佳丽
描述:
在《飘》中,玛格丽特.米切尔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来展现女性的勇敢和博爱的品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主权力的追求。其中女主人公斯佳丽 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及其成因值得探究。
姚木兰和斯佳丽 审美形象的分析与研究
作者:
洪莲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飘》
姚木兰
审美形象
斯佳丽
描述:
姚木兰是《京华烟云》中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与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 一样既美丽又独特。本文主要通过姚木兰和斯佳丽 的外在形象、婚姻爱情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主观见解讨论中国道家清淡的美与两方犀利之美的相互背离与彼此融合。
《倾城之恋》和《乱世佳人》女主人公形象之比较
作者:
高茜薇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蜕变
新文化
斯佳丽
传统文化
新思想
描述: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特有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真实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同样生活于乱世,却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中西方女性角色——白流苏和斯佳丽 。这两个女性角色深入人心,中外学者对她们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
殊途同归:传统与现代:小说《飘》与《简爱》人物比较
作者:
曾郁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传统
现代
简爱
斯佳丽
矛盾统一
描述:
简爱和斯佳丽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两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两位人物存在着天壤之别,但细心比较,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美。她们骨子里都很坚韧勇敢,独立自主;特别是她们都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左右摇摆的矛盾体,人物身上深刻的两面性几乎如出一辙,是殊途同归。
殊途同归:传统与现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传统
现代
简爱
斯佳丽
矛盾统一
描述:
简爱和斯佳丽 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两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两位人物存在着天壤之别,但细心比较,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美。她们骨子里都很坚韧勇敢,独立自主;特别是她们都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左右摇摆的矛盾体,人物身上深刻的两面性几乎如出一辙,是殊途同归。
盛衰“恶之花”——浅析斯佳丽 与安娜
作者:
高鲜花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
存在主义
性格
爱情
斯佳丽
时代环境
描述:
斯佳丽 出现在通俗文学《飘》中,安娜是著名文豪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两部作品的文学史地位不同,主人公却都是富有不朽艺术魅力的经典女性形象。她们生活在相似的时代大环境中,都敢于冲破世俗成见
《飘》中的女性与婚姻
作者:
郭开文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女主人公
贵族文化
作者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战争
斯佳丽
美国内战
价值观
描述: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Margaret Mitchell)的唯一一部作品,发表于1936年。小说以美国内战和战后亚特兰大重建为背景,精心刻画了在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新旧价值观的不同反应。作者通过对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爱情生活、战争生活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