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学作品 】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蒋韵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谈片
作者:
刘恒
戴锦华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栎树的囚徒》
文学作品
家族小说
家族故事
语言风格
文化大革命
“个人化”
蒋韵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蒋韵长篇小说《栎树的囚徒》谈片刘恒戴锦华等成一从我的阅读印象来说,蒋韵过去的小说大多是写意的,比较舒朗,空白多,用一些意念来结构小说,有特点。《栎树的囚徒》这个长篇与她过去的作品比有了很大不同,写了一个家族自辛亥革命以来的命运,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
性别与批评
作者:
凌晨光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文学作品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者
批评标准
性别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性别因素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文学批评领域。性别批评在其批评特征上表现为批评定位上的政治性、批评标准上的个人性和批评方法上的多元性。性别批评在内容和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反叛和颠覆具体表现在作品形象分析、阅读接受研究和写作策略选择等方面。性别批评因其对社会文化问题的特别关注而被认为是19世纪社会文化批评的复兴。当“性”成为人们理解社会权力结构的切入点时,性别领域里的男女关系便成为社会政治领域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权力关系的一种类比与对应。性别批评话语因此而成为一种介入社会的隐喻性话语
苔丝悲剧根源勘探
作者:
丁芸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贵族血统
19世纪末期
苔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悲剧根源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偶然事件
遗传基因
描述:
什么是决定苔丝悲剧命运的主宰呢?她的悲剧根源何在?这是解读托玛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笔下这一女性形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在小说《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里,作家哈代借助苔丝的悲剧性遭遇,向社会提出一个颇值深思的课题。他说:“为什么在这样一幅美丽的女性材料上,像游丝一样地敏感,并且直到那时,还像雪一样的纯洁,为什么偏偏命中注定了要被描画上那样一幅粗暴的花样?
直面人生的悲哀:《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比较
作者:
施萍
来源: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文学作品
张爱玲小说
王安忆
香港
直面人生
《倾城之恋》
情与爱
女性形象
上海女性
描述:
直面人生的悲哀:《倾城之恋》与《香港的情与爱》比较
打开赵玫这本绚丽的书
作者:
刘晓鸥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色的人
文学作品
女作家
张艺谋
文化融合
赵玫
武则天
长篇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赵玫(满族)拥有一个世界,一个真正属于她自己的色彩斑斓的文学世界。她的书便是她的世界里最宝贵的财富。
大地之子的情怀:吴应厦《女人啊,女人》评析
作者:
戴方
来源: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地之子
眼角膜
审美意识
个性特征
爱情
小说作品
张诗剑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诗人、作家张诗剑先生曾用他那潇洒飘逸的笔墨为本港作家吴应厦的小说《女人啊,女人》题词:“情似花,花开花萎花又谢,一片真情随水去.”(引自该书“六叔”之语),大陆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在《应厦著述评说》一诗中则这样写道:
+《世界日报》的《蔷薇》
作者:
刘宁元
来源:
北京党史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蔷薇
文学作品
妇女解放
陆晶清
妇女运动
石评梅
女子教育
高君宇
多妻制
纪念文章
描述:
《世界日报》的《蔷薇》刘宁元《世界日报》是北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创办于1925年2月10日,是由著名报人成舍我独资经营的民办报纸,成氏自任社长,前后编辑皆为报界名流,如吴范寰、盛世强、罗敦伟、蒋朴庵诸氏。社址初在石驸马大街,1935年7月迁至...
发展女性文学,强化五大意识
作者:
陈辽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作家
新时期
文学作品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强化
历史题材小说
精神文明建设
女性文学
描述:
写女性的,不都是女性文学。鲁迅的《伤逝》和《祝福》很有名,但那是鲁迅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不是女性文学。女性写的也不都是女性文学。凌力的《少年天子》得了“茅盾文学奖”,但那是凌力的历史题材小说,不是女性文学。只有女性作家写的又主要是反映女性生活、描写女性思想感情的作品,才被称为女性文学。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文学出现了两次高潮,一次是“五四”前后至30年
从一位女作家的遭遇谈起
作者:
艾春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权力意志
样板戏
文学作品
女作家
林白小说
文学创作
知识分子
社会心理
女性文学
描述:
从一位女作家的遭遇谈起艾春在文学的各类文体写作中,大约文艺批评的地位是最尴尬的。过去文学批评与某种权力意志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赞一批均可决定文学作品 的命运,于是有人把批评看作是一种框子或者棍子,名声狼籍得很。后来写批评文章的人变得聪明了,不再说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