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巴金、曹禺作品女性形象悲剧成因观——以鸣凤、四凤为例
作者: 赖志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成因   女性  
描述: 鸣凤、四凤是巴金、曹禺作品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学、现代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对她们的悲剧成因作出新的闸释 :封建社会制度是悲剧产生的前提 ,但悲剧不会因为封建社会制度的灭亡而根绝 ;悲剧的结局源于欲望与现实矛盾的冲突 ;个人因素是导致悲剧结局的主要成因。
在理性中升腾的悲剧:沈从文成熟期创作中都市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李晓云   来源: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悲剧   都市女性   理性  
描述: 1930年到1934年,沈从文进入其创作的成熟期,他开始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原来自己所不屑的都市女性,探寻她们对于生命本我的追求,这种理性不免使这些女性形象笼罩了一层淡淡的悲哀。同时他也把自己对真实生命的膜拜寄托在了这些女性身上。因此小说的结尾同样升腾着希望。
女性的觉醒——谈万方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房萍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悲剧   命运   女性  
描述: 万方以女性作家的自觉 ,对女性命运给予了独到的关照 ,通过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 ,即人性的探索 :魔鬼性、神性、人性 ;女性觉醒过程的探索 :女性主体性的丧失、恢复、挚守 ,并且两个方面最终统一于女性解放的话题上。
试析曹禺戏剧中知识女性悲剧的历史原因及性格局限
作者: 马跃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原因   曹禺   知识女性  
描述: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 ,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 ,以不同方式反抗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本文围绕曹禺剧作中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 ,探讨悲剧的外在和内在的成因及性格局限
同是伤心被弃人 异样结局异样情──崔莺莺、霍小玉不同结局之分析
作者: 陈清茹   来源: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局   霍小玉   崔莺莺   悲剧  
描述: 崔莺莺与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爱情生活中,崔莺莺和霍小玉同样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忍气吞声地接受被弃的命运,一个则在死后也化为鬼魂展开复仇。对这种不同结局的安排,既是崔莺莺与霍小玉不同身分和地位以及家庭环境所决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元稹塑造崔莺莺,有自饰的动机,体现了他"补过"的男性封建思想;而蒋防塑造霍小玉,则是对李益负心的谴责,且对霍小玉的遭弃充满同情,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
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对《红楼梦》的影响
作者: 雷勇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情小说     悲剧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 ,对明末清初世情小说与《红楼梦》的关系作了具体考察 ,认为 ,《红楼梦》的成功与明末清初世情小说创作经验的积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才子佳人小说首先对《金瓶梅》以来小说创作中人欲横流的现象进行了反思 ,强调了恋爱婚姻中“情”的重要地位 ,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对“欲”进行了净化 ,使之升华为情。同时又一变男才女貌的婚姻模式 ,着力突出女子之“才” ,并塑造出一批情深似海、才过须眉的才女形象。《金云翘传》、《林兰香》等小说继承了才子佳人小说重情崇才的特点 ,但抛弃了大团圆的“俗套” ,力
《左传》女性形象之我见
作者: 陈庆艳   来源: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沉默   《左传》   悲剧   女性  
描述: 阅读《左传》,就像是在看一出女性的悲剧 ,在那个男性话语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女性的地位已经沦落到了无以复加的卑微地步。在男性掌权的统治中 ,绝大部分的女性在面对男性的安排时 ,被悲剧性地定格为各种各样的角色。对此 ,她们如同一群无助的羔羊 ,除了服从 ,只有沉默。
把命运握在手中——《美狄亚》美学意蕴初探
作者: 叶润平   胡孝根   来源: 文化时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文化   美学   美狄亚   悲剧  
描述: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塑造的美狄亚这一女性形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她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觉醒的女性形象。她的被弃意味着在社会与文化双重压迫下,女性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她的复仇意味着在困境中她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奋起抗争,从而实现了对现存社会与文化的双重超越。
疯狂的梦魇——繁漪和曹七巧比较研究
作者: 姜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曹七巧   人性   繁漪   悲剧   疯狂  
描述: 繁漪和曹七巧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两个异常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本文在“人性被扭曲后的疯狂”这一点上找到这两个形象本质的共通之处,并用这种全新的切入点对两个人物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结合典型形象的美学特征,剖析了繁漪和曹七巧作为文学典型所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具体分析了这两个形象自身所具有的新颖性和蕴籍性;勾画了这两个人物如何在人性的困境中一步步走向迷失的流动性格;指出了这两个形象在时代承载和审美感受两个方面的主要差异。第二章通过对西方疯狂女性原型以及中
印象点击(050-060)--《玉米》(长篇小说)
作者: 贺仲明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米》   毕飞宇   悲剧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人性精神  
描述: 《玉米》是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包括《玉米》、《玉秀》和《玉秧》三个系列中篇,它们的标题分别是一家三姐妹的名字,也主要写了这三个女孩子的故事。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