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搜索到相关结果 332 条
-
翻译中的性别
-
作者:
谢娅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必
翻译
名利场
萨克雷
性别
-
描述:
重大意义,它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维度,女性主义便是其中振奋人心的一种研究视角。由于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性别”成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由文化构建的“性别”概念也由此进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性别研究
-
英语语言中公共场合下言语交谈的性别差异
-
作者:
王娟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分析
言语差异
统计学
公共场合
性别
-
描述: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一直都是社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西方社会语言学家就性别的言语差异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都忽略了言语交谈所发
-
女性文学“新视界”:徐坤小说创作新论
-
作者:
黄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
女性主义诗学
女性文学
徐坤
性别
-
描述:
将男性纳入关怀内容。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必须重新审视两性性别角色,打破“二元模式”,号召男女两性沟通对话,达到和谐发展,这是徐坤小说创作的当代追求。徐坤站在人性纬度,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富有启发意义的当
-
从女性叙事主义角度分析《理智与情感》
-
作者:
郑翔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女性叙事主义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简·奥斯丁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她集传统与反抗于一身,为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奥斯丁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可以从中清楚的看到她对女性价值的思考。1811年,简·奥斯丁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在这本书中,她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婚姻的诉求—那就是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奥斯丁文本的研究限于女性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各种新兴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发展,尤其是结构主义经典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的交叉学科—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出现,为研究她作品提供
-
寻求确定女性文学身份的孤独猎人
-
作者:
王慧英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孤独
文化
文学身份
性别
-
描述:
尽管李清照(1084 - 1156)和伊丽莎白·巴莱特·白朗宁(1806-1861)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她们却在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著作震撼了文学评论界,在文学史上评论家们对其进行过广泛的研究。本篇论文作者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她们能在传统的文学界成为出类拔萃的女诗人?这二人都生活在中国和英国族长制的社会里和男性统治的文化中,女性的发言权和女性问题一向被忽视,女性文学被贬为男性文学之下,而且她们经常处于劣势和较低的地位之中,在中国女人被视为被动的角色和附属物,在英国
-
托尼·莫里森《家》的空间政治和身份建构研究
-
作者:
李淑琳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
身份建构
空间三一论
种族
性别
-
描述:
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迄今已发表十部小说,并引起了世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莫里森主张好的艺术必须是政治的,她是第一位从黑人内部反思黑人生存状态的作家,并把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带进了西方文学的主流与中心。莫里森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学者从各个理论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研究,大量的评论和专著也相继出版。目前,中国学者的研究多集中于莫里森早期的作品,对于后三部作品《爱》、《慈悲》、《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小说《家》的中文版本于2014年11月面世,因其出版不久,更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解读其丰富
-
清初女词人考论
-
作者:
水凌波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词人
家族
清初
婚姻
性别
-
描述:
家族、婚姻、性别三个方面对她们的生平行事、生存状态、交游网络、创作活动、作品存佚等方面做详细考察,并以此为切入点
-
走出父权话语的樊篱
-
作者:
王晓媛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话语
反思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德语文学
性别
-
描述: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女性文学”研究已经作为一门显学在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提出这一概念,其初衷是要与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美学观,文学形式及传统相对抗;同时试图寻找女性自己的文学;最终改变文学领域中女性受排挤,被边缘化的状况。然而“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却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在研究方法上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理论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女性文学”,它在磅礴悠久的文学史中占据何种地位,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何方。从这些问
-
性别·社会·文化
-
作者:
庄诒晶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
文化
女性小说
后现代
性别
-
描述:
向来备受争议的“中国女性文学”或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迅速崛起,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一个谈当代文学批评无法绕过的课题,对其研究并加以梳理是当代文学批评者迫切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女性小说置于“后现代”语境下来看,采用的是多元、多维的研究视角,秉持“宏观入手、微观而论”的研究宗旨,综合后现代文艺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学、文化研究、比较研究、社会学批评等理论与方法,运用中国具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材料与欧美,以至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以小说
-
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研究
-
作者:
万莲姣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
诗学
性别
女性
文学理论
-
描述:
鉴于目前中国文艺学领域还没有从诗学方面专门系统地阐发业已存在的中国性别诗学的情形,本文以1985-2005这20年来的中国大陆为具体时空标识,考察了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这一个”。 文章首次分层辨析了性别诗学概念系统,找出了目前困扰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的症结所在;... >> 详细
<
1
2
3
...
24
25
26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