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反战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作者: 郭婷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战争及其影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现有的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评论总是关注她的“意识流”技巧或她的诸如双性同体、女性话语、女性文学传统等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则试图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伍尔夫反战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伍尔夫认为,战争与男权主义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而女性品质可以使人类避免自我毁灭的命运。通过对战争以及它所带来的灾难的愤怒控诉,伍尔夫充分展示了妇女是如何被迫参与其中的。她对全人类特别是广大妇女的命运极为重视和关注。在战争时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所遭受的痛苦远远超过了男性。本文将以战争这一深刻影响全人类特别是广
性别的巨大差异―全球女性从属特征的文化、认知与社会基础
作者: C.   F.   爱波斯坦   李中泽   黄泽云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文化   女性研究   性别   心理  
描述: 基于性别的分类方法是最基本的社会分类方法,它是包括家务劳动分工、劳动力、政治和宗教在内的多数主要社会建制的组织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女性的性别角色往往被认为是从属于男性的,于是,这种性别划分就强化
不可告人的秘密?一个关於性工作研究中的性、性别与知识生产的反思
作者: 陈美华   来源: 台湾社会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方法论     反思性研究   性工作   性别  
描述: 知識生產並非在權力真空的情形下進行,作為社會存有的研究者往往就是影響整個研究過程的因素之一。本文將以筆者從事性工作研究的田野經驗為例,分析性別、階級與性這三個往往相互交織的社會範疇如何使得知識生產的過程成為權力的試煉場。筆者將指出,娼/良二分的意識型態如何使得研究者以性別分化的方式進入田野場址,以及女性研究者在性工作研究中的特殊情境。其次,在性工作長期被污名化的情形下,筆者和被研究的性工作者之間除了階級差異之外,性實踐上的差異尤其使得筆者悄悄挾帶進場的(性)偏見與預設影響了筆者的田野經驗。但,筆者被「誤認
汉语主持人会话幽默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 郑惠瑛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会话幽默   嘲讽   性别构建   个性展示   性别  
描述: 本文探讨的是性别和会话幽默之间的关系。文中回顾了幽默和性别相关研究,以幽默的一种类型 —— 会话幽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形式特点和功能特征对主持人语言中幽默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其显著特征进行着重讨论
性别·社会·文化
作者: 庄诒晶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   文化   女性小说   后现代   性别  
描述: 向来备受争议的“中国女性文学”或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迅速崛起,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一个谈当代文学批评无法绕过的课题,对其研究并加以梳理是当代文学批评者迫切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女性小说置于“后现代”语境下来看,采用的是多元、多维的研究视角,秉持“宏观入手、微观而论”的研究宗旨,综合后现代文艺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学、文化研究、比较研究、社会学批评等理论与方法,运用中国具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材料与欧美,以至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理论资源,对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以小说
传“奇”乎?传“教”乎?-《千古奇闻》的编选视域初探
作者: 王鐿容   来源: 中极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编辑策略   陈百峰   李渔   千古奇闻   文学传播   性别  
描述: 明末清初商業發展,印刷術的發達,造成文化消費的普及,大眾藝文風氣勃發。加以心學發展趨盛,思想禁錮鬆動,許多男性文人均曾直接或間接提升女性地位。商業發達,婦女識字率增加,女性文學的閱讀需求激增,所以出現的一批寫給女人的書。李漁編輯的《千古奇聞》便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出現的女性讀物。 《千古奇聞》是李漁爲婦女編輯的一部通俗歷史讀物,內收數千年間各類婦女故事六百餘則,此書就陳百峰所輯《女史》刪補而成,蒐集上自周秦、下自元明的史傳、筆記、傳奇、小說、民間傳說、神話等作品編輯而成,可以說是一本兼具史傳特色和民間軼聞傳
这些女人不寻常——韩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瑞   来源: 电影画刊(上半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主人公   电影节   韩国电影   韩国人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90年代以来,亚洲影视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之一是韩国电的迅速崛起。在一大批风格鲜活,题材新颖.影像丰富的韩国影视佳作中.也不乏一些以女性意识与与视角拍摄和通过建立更接近妇女情感体验的手法来审视韩国电影中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的影片!并且很多影片更在本土或国际电影节上得到了认可与嘉奖:《种女》(1986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漂流欲室》(第19届布鲁塞尔电影节大奖).《密阳》(第60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邀请作品).《情事》(洛杉矶新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我的野蛮女友》(第39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
复仇的神话:《阴齿》的性别策略
作者: 徐刚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复仇   亚里士多德   菲勒斯中心主义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家   女性形象   性别  
描述: 毫无疑问,女性形象及其整体在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中始终处于被动的,被阉割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曾经说:“女人之所以是女人,是因为她们缺少某种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憾而遭到痛苦。”圣汤姆斯也曾经说过,女人是一个“构造不完全的男人”在“偶然机会中产生出来的”生物。另外,如弗洛伊德、阿德勒等精神分析学家,更是将女人视为被阉割之物,而在持久的恐惧中遭受“阳具艳羡”的折磨。然而相对于此,西蒙.波伏娃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
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作者: 叶嘉莹   来源: 中国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作   女性词人   文化   演进   香港城市大学   双重语境   词之美感特质   性别  
描述: 多年来,我虽曾写过不少篇有关词与词学方面的论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为主,而未曾写过任何一篇有关女性词人的论述。一年前应香港城市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做过一次题为《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谈早期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的讲演。讲演内容有两个重点:其一是以晚唐之温庭筠词为例证来说明,当男性作者使用女性形象
性别重心的失衡
作者: 李应霞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妇女问题   女性主义运动   妇女运动   思考   女性形象   基本特点   男性   性别   政治角度  
描述: 一、社会、政治角度的思考纵观历史,中国的妇女运动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参与者中极少有女性,更遑论由女性自觉发起,运动的倡导者往往是男性,运动因而也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启蒙特征,这就使妇女缺乏追求自身性别群体独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