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性别】搜索到相关结果 147 条
-
这些女人不寻常——韩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瑞
来源:
电影画刊(上半月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主人公
电影节
韩国电影
韩国人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90年代以来,亚洲影视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之一是韩国电的迅速崛起。在一大批风格鲜活,题材新颖.影像丰富的韩国影视佳作中.也不乏一些以女性意识与与视角拍摄和通过建立更接近妇女情感体验的手法来审视韩国电影中多元化的女性形象的影片!并且很多影片更在本土或国际电影节上得到了认可与嘉奖:《种女》(1986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漂流欲室》(第19届布鲁塞尔电影节大奖).《密阳》(第60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邀请作品).《情事》(洛杉矶新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我的野蛮女友》(第39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
-
当代水墨中的女人形象
-
作者:
骆丽君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诱惑
权力
观看方式
女性世界
艺术家
女性化
女性形象
男性
女性主义艺术
性别
-
描述:
在现代主义语境中被表述的女性形象,或许是男性话语中的霸权解读。本期参展的几位当代艺术家,呈现给读者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人们在传统绘画里看到的女性形象,传统的性别观念受到质疑。在画家们阴性的观看方式里
-
城市空间、视觉媒介与女性形象——中国当代影视女星青春形象的历史渐变
-
作者:
路文彬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视觉
历史时间
城市化
大众传播媒介
公共空间
女性形象
男性
中国女性
性别
-
描述:
城市空间、视觉媒介与女性形象——中国当代影视女星青春形象的历史渐变
-
新女性与影像中的性别无意识:以《神女》和《新女性》为个案的考察
-
作者:
杨弋枢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电影
《神女》
影像
个案
《新女性》
左翼电影
无意识
性别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是中国现代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神女》和《新女性》这两部以女性为题材的影片,作为反映两类不同的现代女性的现实生活记录,构成左翼影人关注现代女性问题的基本认知取向。女性的现代性问题,反映在女性与都市文明的关系上,反映在女性与传统决裂的程度上,也反映在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意义中,而如何在电影中表现现代女性,如何真实地再现她们的情感和生活,如何揭示她们作为女性的现代命运,神女和新女性具有标本性意义,也成为左翼影人重塑女性形象、改写女性生活、谋求现代女性的更加理想化的生存状况的一种努
-
复仇的神话:《阴齿》的性别策略
-
作者:
徐刚
来源:
阅读与写作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复仇
亚里士多德
菲勒斯中心主义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家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毫无疑问,女性形象及其整体在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文化中始终处于被动的,被阉割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曾经说:“女人之所以是女人,是因为她们缺少某种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憾而遭到痛苦。”圣汤姆斯也曾经说过,女人是一个“构造不完全的男人”在“偶然机会中产生出来的”生物。另外,如弗洛伊德、阿德勒等精神分析学家,更是将女人视为被阉割之物,而在持久的恐惧中遭受“阳具艳羡”的折磨。然而相对于此,西蒙.波伏娃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
-
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选本①
-
作者:
方秀洁
聂时佳
来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文学
诗歌
中国
女性主义
性别
专题
资源问题
-
描述:
、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问题,寻求女性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本期刊出的这组女性主义的文章,《性别与经典的缺失:论晚明女性诗歌送本》这篇译文从挖掘和整理中国本土话语资源的角度,探讨
-
从性别与文化谈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
作者:
叶嘉莹
来源:
中国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词作
女性词人
文化
演进
香港城市大学
双重语境
词之美感特质
性别
-
描述:
多年来,我虽曾写过不少篇有关词与词学方面的论文,但却大都是以男性之作品为主,而未曾写过任何一篇有关女性词人的论述。一年前应香港城市大学之邀前往讲学,曾做过一次题为《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谈早期词之美感特质之形成》的讲演。讲演内容有两个重点:其一是以晚唐之温庭筠词为例证来说明,当男性作者使用女性形象
-
艺术史的独特界面——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观述评
-
作者:
丁宁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艺术家
意识形态
艺术史学
述评
西方女性主义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一、引言 在西方的文化中,女性在学术方面的声音及其权威性向来是显得较为薄弱的。但是,长期以来,企盼女性在这方面崛起的强烈愿望却从未衰减过。譬如,在五百多年以前,女性思想家克里斯廷·德·比赞(Christine de Pizan)就曾声称要在“文人的领域”中建立一座女性自己的乌托邦城;大约两百多年以后,玛丽·阿斯特尔(Mary Astell)又倡议女性须建立起自己专属的学术社区,从而可以分享长期无以接近的知识的种种禁果;后来,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建议,要倡导一种新的、所谓“局外人”的社团,目的是使排除于男性
-
性别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开拓之作―读《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
-
作者:
张黎丽
刘琨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学术研究
秦汉
古代妇女
女性
性别
魏晋
研究所
-
描述:
在古代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中似乎主要是放在对女作家或个别作家作品或女性形象的考察上.在刘淑丽博士的专著<先秦汉魏晋妇女观与文学中的女性>里则看到性别理念用之于古代文学研究所独具的效力.本书将古代妇女观
-
性别重心的失衡
-
作者:
李应霞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妇女问题
女性主义运动
妇女运动
思考
女性形象
基本特点
男性
性别
政治角度
-
描述:
一、社会、政治角度的思考纵观历史,中国的妇女运动从一开始便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参与者中极少有女性,更遑论由女性自觉发起,运动的倡导者往往是男性,运动因而也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启蒙特征,这就使妇女缺乏追求自身性别群体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