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性别角色分析:基于1998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结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 刘朝晖   周桂香   阳晴睛   来源: 中学语文教与学(下半月初中读本)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语文教材从图片到内容涉及的性别问题,对于学生建立一定的性别观和形成客观认识女性的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虽然教材在性别问题方面已有重大改观,但仍需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丰富教科书中女性的角色;第二,完善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第三,在图片的处理上应该增加女性角色的数量,直观地、全方位地展现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解读当代女性中性化现象
作者: 李丹   来源: 法制与社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中性化   女性   性别角色  
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形象已经悄然的发生改变,传统的阴柔、脆弱、被动的女性形象正在向阳刚、坚强、主动的形象转变,女性中性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从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女性中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女性形象转变的趋势绝非一种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客观的看待女性中性化现象。
追寻双性气质:对《小城畸人》的一种女性解读
作者: 周樱   来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气质   男权社会   平等   性别角色  
描述: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畸人形象,更体现出了他对于双性气质的推崇与追求。他不仅提出了双性气质共生的理想状态,揭露了传统的性别观对于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戕害,更构建了"坦迪"的理想形象,揭示双性气质共生的可能性。
美丽与完整的紫色:艾丽丝·沃克的《紫色》中性别角色的分析
作者: 李欣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紫色》   性别角色  
描述: 艾丽丝·沃克为当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建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womanism)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区别于传统黑人文学和女权主义的分水岭。通过对《紫色》中的女性性别角色的分析,旨在展示沃克的黑人女性主义的思想。
《醒俗画报》及其性别意识研究
作者: 李文健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制度   话语权力   醒俗画报   性别角色  
描述: 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后,很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改良知识分子深刻地意识到民智不开则国家不强。此后,启蒙国民之半的女性,就成为一个关乎国家兴亡的重要议题,从而被第一次提到了历史的日程上。除了男性倡导者,一些知识女性也自觉地投入到妇女解放运动之中,做“女国民”和“国民之母”成为那个时代的进步潮流之一。从创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刊来看,无论倾向改良或革命,也无论是否女子刊物,对于妇女问题的关注均占据了相当大的版面。这也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性别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都柏林人》中的女性
作者: 田莹莹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尔兰女性   小说创作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性别角色  
描述: 《都柏林人》中的女性
以现实颠覆神话:德赛《哭泣吧,孔雀》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郭秀媛   齐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全球化时代   女性视角   比较文学   孔雀   童话世界   印度   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全球化时代,伴随大规模的移民潮产生的流散写作引起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关注。阿尼塔·德塞作为印度流散作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其风格不仅表现了流散作家的普遍特征,还突出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在德塞笔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代替了对民族、种族问题的追究,两性关系成为对殖民关系的隐
女性性别认同错位密织的悲剧蛛网
作者: 李峰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界   社会性别   角色形象   女性意识   女性性别   错位   性别认同   三江源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性话题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常见主题.而在中国文化里,女性从来就是历史的缺席者.在"男性文化"里,"人"其实只是男人,女性一直陷入在一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当中:她们要不要做"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她们便失去做"女人"的机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人"都不做,何以做"女人"?做成了"人"的"女人"不就成了"男人"?中国女性在五四时期就尝试了去探讨这一悖论,更多的是在作品中表现这一困惑:如庐隐的作品充满了"什么是人"的哲学追问,其女性主人公们大凡做了女人就不知道该怎样做"人";丁玲这个最具成熟的女性意识者最后在社会
布勒特·哈特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岩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新定义   历史   现实主义作家   文学创作   美国文学史   资本主义经济   女性形象   自我救赎   自我牺牲   文化语境   西部女性   重新审视   西进运动   淘金热   哈特   选举权运动   研究视角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性别角色  
描述: 弗朗西斯•布勒特•哈特(Francis Bret Harte,1836-1902),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将地方色彩引入到文学创作中,成为美国第一位有影响的地方作家和国际上第一位因描写美国西部风情而知名的小说家。哈特的作品多以西进运动和淘金热为背景。值得关注的是,在其短篇小说中,哈特成功塑造了许多鲜明的西部开拓者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众多的西部女性形象。 本文试图分析哈特短篇小说中淘金热时期的西部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透视这些女性人物与整个历史和文化语境的关联。哈特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