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巴赫金理论“对话”韩礼德模式:女性文体学视角
作者: 周玉芳   来源: 俄罗斯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及物性   对话理论   女性文体学   性别角色  
描述: 本文将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主要是对话理论,与韩礼德及物性分析模式相结合,从女性文体学视角对英语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与俄语小说《大乌鸦》中两个恋爱场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话理论与及物性分析的结合,可以有效解码语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隐性性别歧视。文学语篇中的男女角色,尤其是性角色,通常是"定型"的,即男性人物一般能够主导自己的环境和命运,而女性人物往往是处在一种被动、无助的状态。
从《啊,拓荒者》的性别角色评析薇拉.凯瑟婚姻观
作者: 陈玉兰   赵晓燕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薇拉.凯瑟   性别角色   婚姻观  
描述: 本文从分析小说中男性和女性人物的性别角色探讨凯瑟的性别角色观,认为凯瑟反对父权制性别角色,提倡建构一种新型的、男女平等和谐的婚姻关系。
牺牲、救赎与自我——女性哥特文学再认识
作者: 王昀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哥特文学   自我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描述: 哥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恐惧的亲临者甚至是牺牲品,而女性哥特文学以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标准为目的,女主人公通过救赎男性人物从而达到自我拯救,实现自我,是对性别等级和男性控制文化的挑战。
王尔德喜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汪雪娇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角色   道德观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主义的领军人物,其创作体裁之广,鲜有人及。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在戏剧、小说、童话、诗歌和文论领域都留下了惊世之作,然而真正使他轰动英国文坛的则是他的戏剧。其中以《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等4部喜剧广为人们所熟知。透过作品中所塑造的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我们却能深刻地了解王尔德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艺术家对女性主义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
王尔德喜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考
作者: 杨恒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角色   道德观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主义的领军人物,其创作体裁之广,鲜有人及。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在戏剧、小说、童话、诗歌和文论领域都留下了惊世之作,然而真正使他轰动英国文坛的则是他的戏剧。其中以《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等4部喜剧广为人们所熟知。透过作品中所塑造的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我们却能深刻地了解王尔德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艺术家对女性主义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
追寻双性气质:对《小城畸人》的一种女性解读
作者: 周樱   来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气质   男权社会   平等   性别角色  
描述: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畸人形象,更体现出了他对于双性气质的推崇与追求。他不仅提出了双性气质共生的理想状态,揭露了传统的性别观对于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戕害,更构建了"坦迪"的理想形象,揭示双性气质共生的可能性。
性别角色与父权制专制下的女性悲剧
作者: 张丽   郭蕊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描述: 通过对王熙凤和斯佳丽这两位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她们都是婚姻上的失败者,原因是她们都对父权制所建构的性别角色观念进行了反抗,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导致她们婚姻失败的根源,即父权制社会构建的社会性别结构与普遍存在的男性权力中心的结合。
关于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性别角色期望的调查
作者: 盖笑松   赵莹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角色期望   双性化   中学生家长   性别角色  
描述: 为了解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未来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期望调查表调查了1 591名中学生家长,结果发现:中学阶段,男生家长对男生的性别角色期望更趋近于男性化,女生家长对女生的性别角色期望
海明威与社会性别
作者: 戴桂玉   来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权主义   性属关系   后结构主义   性别角色  
描述: 海明威身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 ,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婚姻都影响和形成了他复杂的性别观 ,而他的性别观又在他刻画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在其小说中表现社会性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海明威向人们引荐了一条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最佳途径。
内外有别——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中的性别书写
作者: 刘丽群   刘景超   来源: 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内外有别   女子教科书   性别角色  
描述: "内外有别"的中国传统性别规定在清末民初的女子教科书中并未得到颠覆性的改变:教科书中按照传统来塑造女性角色类型:女儿、妻子和母亲;尽管女性的性别角色发生了从传统的女、妇、母到"贤妻良母"再到"国民
< 1 2 3 4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