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硕士生求职就业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 杨钋   史祚美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求职过程   性别差异   就业质量  
描述: 随着研究生扩招和女性研究生比例的提高,女性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没有因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劳动力市场中仍然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通过对2005年和2009年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
学术职业性别差异的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 赵叶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性职业   国际比较研究   性别差异  
描述: 此研究通过对澳大利亚、德国、香港、以色列、墨西哥、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在高校从事学术性职业的男女学者的调查,探讨了两性在工作条件、教学、科研、国际化、行政与管理等主题上存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由于从事学术工作的女性越来越多,要在学术界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学术界男女学者的特性,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此研究可为学术界的女性和女性研究者提供参考。
浅析大学生两性差异成因
作者: 郑丹莹   郑海林   张倩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自我歧视   性别自我概念   性别差异  
描述: 男女平等的观念自妇女运动兴起后已经深入人心,但研究表明大学生性别自我概念中依然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男女性别差异存在现状做出描述,并从生理、社会及自我几个角度探讨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从诺克林到波洛克-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度   艺术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義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性主義介入藝術史開始於70年代。1971年,諾克林在《藝術新聞》上發表的文章《爲什麽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揭開了女性主義藝術史的序幕。她從根本上質疑了傳統藝術史關於天才和偉大藝術家的認定標凖,指出了長期以來的社會制度和機制對女性藝術家成長的限制。諾克林的理論奠定了古典女性主義理論的基礎。80年代脫穎而出的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家波洛克代表的最激進的一派,她在研究中運用了福柯、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精神分析學理論,並且十分有條理地使之服務於她的中心論題。她把女性主義藝術史的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艺术史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一些女艺术史论家要求改变以往的艺术领域中存在着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要求重现认识女性艺术家和艺术史。它分为传统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和后现代女性主义艺术史两个阶段,代表人物是琳达·诺克林和波洛克。1971年,诺克林发表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揭开了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序幕。诺克林的理论奠定了传统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影响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史论家波洛克。波洛克在研究中运用多种方法,把女性主义艺术史的研究视点
试论新中国前30年妇女运动的失误与教训
作者: 孙月冬   来源: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主体意识   平等   性别差异  
描述: 新中国前 3 0年的妇女解放运动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第一 ,桎梏妇女的社会枷锁解除了 ,但精神枷锁依然存在 ;第二 ,“男女都一样”的口号造成女性主体意识的贬抑 ,阻碍了男女平等理念的现实化 ;第三 ,依附心理限制了女性素质的提高
教育的婚姻回报:“学得好”与“嫁得好”
作者: 陈建伟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   婚姻回报   性别差异  
描述: 教育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婚姻市场上受过良好教育的未婚者能够匹配到更优秀的婚配对象,此即教育的婚姻回报。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的婚姻回报率显著为正,且存在性别、城乡与世代差异。首先,女性相对男性的回报率更高,证明存在为“嫁得好”而努力“学得好”的机制;其次,越晚出生世代的平均教育水平更高,但教育的婚姻回报率越低,证明教育的边际婚姻回报递减;第三,城镇人口教育的婚姻回报率相对更高,但农村女性的婚姻回报高于城镇男性的婚姻回报。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我国近年来女性受教育水平相对快速提高、性别间教育不平等缩小的
美国高等教育与女性学研究
作者: 马万华   来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   性别差异   女性学研究  
描述: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始于 18世纪下半叶 ,经过 2 0 0多年的努力 ,美国女性的高等教育在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水平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解决她们在社会参与中受歧视的问题 ,尤其表现在参政议政和高收入领域 ,女性明显处于弱势。女性学研究的兴起向人们揭示在社会化过程中 ,女性与男性成长的经历是不同的。女性的道德观、认知观和对生活的价值取向都与男性有差别。所以 ,传统的以强调“理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模式和以“竞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就业市场机制对女性的发展是不利的
高校体育社团中的女生参与及性别差异——以清华大学为例
作者: 陈伟强   李雪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育社团   体育参与   性别差异   女大学生  
描述: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清华大学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和社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从女性学和性别差异的角度,探究高校体育社团中的女生参与及性别差异情况。研究发现,女性参与体育社团的程度仍然受限,男女参与
女性主体的确立: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作者: 张晓静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自恋   菲勒斯   性别差异  
描述: 林白是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以极端个人化的姿态书写女性欲望和感性体验,常常被视为“欲望写作”或“身体写作”的代表文本。她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书写了林多米从儿童到成年的心理和生活历程,其中的同性恋倾向和自恋等问题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拉康的相关理论为视点,分析林多米在文本中的女性主体构建过程,探讨林多米在心理层面上的女性构建和认同,从而对林白文本中的女性做出另一番解读。
< 1 2 3 4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