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乡村里的“风流娘们”:十七年小说中另类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王圆圆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   形象解读   风流娘们  
描述: 本文对十七年红色经典中乡村风流娘们这群异类的女性进行新的审视,如陈登科《风雷》中的羊秀英,柳青《创业史》中的素芳,浩然《艳阳天》中的孙桂英,孙犁《风云初记》中的蒋俗儿,《铁木前传》中的满儿,赵树理的《登记》中的小飞娥等。这类女性区别于传统的反面、落后、放荡等界定,类似于传统文化中狐仙型女性形象,她们具有淫、媚、诱的外在形象特征,但此类女性的生动形象和独有的“世俗”特性,传达出人性更丰富的内容,这些风流娘们不是传统意义上“恶”的化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被认为是悖理于时代主流价值观念的,是不被时代认可的有
对特工类型片女性刻板印象的反击——电影《间谍》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杨锐   刘海玲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狂花   男性文化   男性角色   男性形象   刻板印象   女性角色   人物性格   类型片   形象解读   男权意识  
描述: 特工电影已经成为一种类型电影,尤其是在欧美电影中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在此类电影中,男性文化一直占据着较为主导的地位,女性角色往往作为男性角色的辅助形象存在。较之女性角色的剧情引导价值,女性的外形更受到关注,其视觉的感染力更容易成为焦点。在代表力量和权力的男性主导环境下,特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自主性往往被忽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两位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谢寒星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义   斯托   美国人民   形象解读   莱扎   分析解读   人物形象   种植园主   所持   黑人奴隶  
描述: 《汤姆叔叔的小屋》一直以汤姆的形象被文坛关注,却忽略了作品中的两位女性———伊莱扎和伊娃。其实,在这两位女性的身上,更加鲜明地彰显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斯托夫人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女性形象———伊莱扎和伊娃。其实,在作品中的这两位女性形象的身上,深刻地折射着斯托夫人在创作这部文学作品时所持有的态度,同时,通过伊莱扎和伊娃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斯托夫人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观点以及创作笔法等
日本小说改编电影《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刘彩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浦友和   伊豆的舞女   三口   世界文学史   少女形象   日本文学   形象解读   日本女性   人物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伊豆的舞女》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坛地位的重要作品,是其早期创作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短篇小说,这部作品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1]并先后六次被搬上荧幕,在电影
从女性形象解读《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杨晓慧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卢卡斯   《傲慢与偏见》   人格平等   简·奥斯丁   纳特   戏剧大师   形象解读   绿蒂   西方文学史  
描述: 《傲慢与偏见》塑造了多位敢于争取人格平等和自由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比三组女性形象鲜明地表现了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在西方文学史上,许多评论家对简·奥斯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将她与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比肩而论。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刻画了六个个性鲜明、思考独立的年轻女性,使女性摆脱了脸谱化的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对比能够清楚地认识奥斯丁传递出来的女性意识。一、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伊丽莎白与夏绿蒂·卢卡
《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赵静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复行为   白嘉   陈忠实   白灵   《白鹿原》   女性角色   小说内容   形象解读   时代女性   人物刻画  
描述: 2016年4月29日,我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在西安去世,品读陈忠实先生的代表作《白鹿原》,成为人们凭吊和向陈先生致敬的一种形式。《白鹿原》是陈忠实历时四年创作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尽管整部作品中男性占据中心地位,但其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同样入木三分。作者以精炼的文笔,塑造了几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她们也因此成为整部作品中一道特殊的风景。本文选取吴仙草、白灵、田小娥等三个典型人物,结合《白鹿原》的创
电影《革命之路》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李佳璇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克   婚姻危机   这个世界   中产阶级家庭   真实自我   形象解读   一个女性   鼓起勇气   外国影片   中国影片  
描述: 《革命之路》这部小说于1961年问世,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955年。这不只是一部探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婚姻危机的电影,它所指涉的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根本问题:究竟是向让人空虚无望的现实妥协以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还是鼓起勇气去体验和挑战生活的可能性以获得所谓真实自我。我想很多人都能从这对夫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平凡而不甘于平凡,想要完成非比寻常的人生却耽于
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戴昭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李尔王》   性格悲剧   四大悲剧   新兴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思想   形象解读   莎士比亚悲剧   威廉·莎士比亚   《奥赛罗》  
描述: 引言作为横跨16世纪与17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被人们称为世界文坛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他是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现实主义戏剧家。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文学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他那种集大成者的风范使得他成为人类戏剧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韵味无穷,已经成为英
《劝导》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安洁   夏晓翠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诺桑觉寺   曼斯菲尔德   《傲慢与偏见》   理智与情感   简·奥斯丁   《爱玛》   形象解读   平凡生活   安妮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初期杰出的女性现实主义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六部:《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其中《劝导》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简·奥斯丁的作品,如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言,"是第一个现实地描述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白惠   杨淑君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   斯特拉特福   女性人物形象   新兴资产阶级   喜剧作品   人文主义思想   形象解读   鲍西娅  
描述: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1564年4月,他出生在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个市民家庭中。父亲是一位经营羊毛和皮革的商人。在莎士比亚七岁那年,被家人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学习,经过6年的学习他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而且对拉丁语和希腊语也有了了解。后因家庭原因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