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刘敏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人女性   形象塑造   美国电影  
描述: 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是一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进行“窥视”和“书写”的产物。从原本神秘荒诞,甚至原始邪恶的龙女、蜘蛛女,到后期跨文化语境,东西方不断交流后出现的带有东方韵味的新型女性形象,不难看出华人女性形象走过了一条从灰暗到五彩缤纷,从老旧到充满活力的道路。文章从“东方主义”下的异域想象、中国形象的柔性呈现、跨文化建构下的新型女性三方面,分析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嬗变。
浅析中国动漫中女性形象的定位与发展
作者: 刘佳慧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女性角色   形象塑造  
描述: 在以男性为主导下的话语中心的语境,女性角色塑造所表露出来的深刻所指是影视作品创作者始料未及的,尤其是在动画领域。如今,诸多影视作品中确实一些存在美化男性,丑化甚至歧视女性、隐蔽女性真实处境的表达方式。中国女性的影视形象不仅在一个历史性的涡轮中徘徊不前,而且越来越趋向并倾倒于男性的霸权。大众传媒有责任建立正确的两性关系格局,从而指引受众正确面对女性的命运及其丧失权利的现实。本文在对中国动漫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的同时,大力挖掘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中受过文明教育的现代女性形象。通过对动漫作品中传统女性形象及颠
论女性视角下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宋佳蔚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苏童   形象塑造   女性主义  
描述: 苏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米》、《红粉》、《妻妾成群》、《河岸》等,这些小说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苏童将女性的感觉和心态发挥的淋漓尽致,发掘出这些女性角色内心的焦灼不安。苏童侧重描绘女性的形象特征,运用独特的描写手法凸出小说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特点。这些女性的主要形象主要有“向恶性”、“依附性”,剖析这些女性角色,可以发现隐藏其中的男权中心主义。这些角色的设定过于片面化,从女性角度看,趋向于病态化。苏童的作品在社会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些片面化的女性角色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影响我国女性文化的健
彷徨的先驱者——福克纳黑人女性形象塑造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作者: 施勤   来源: 英语广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福克纳   形象塑造   黑人女性  
描述: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黑人女性形象。由于角色类型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其成为解读福克纳对待南方历史与现实思想与态度的独特载体。透过这群生活在美国南方最底层的黑人女性命运,我们不难窥探到福克纳对待旧南方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和思想的彷徨,正是这种彷徨和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在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同时具备先进性和局限性。这种进步性和局限性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促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的审视和思考,从而形成了他积极的批判精神和独特的笔触;另
论普契尼歌剧的风格特征
作者: 乔孟齐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唱特点   普契尼   形象塑造   风格特征  
描述: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歌剧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普契尼歌剧作品的创作风格研究,对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特点的分析,来探索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在歌剧发展史上的深远意义。
《坠落的人》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孟川   王兴芹   来源: 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塑造   《坠落的人》   女性人物  
描述: 小说《坠落的人》是由美国现代主义作家德里罗所著,德里罗通过对丽昂、弗洛伦斯以及妮娜三位女性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出”9·11”事件后男性在受到心理创伤而自甘放弃、心灰意冷的局面下女性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对待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中不难看出新时代女性身上所具有的顽强精神以及对待命运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
谈歌剧《女人心》中三位女高音角色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王婷   来源: 北方音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分析   女人心   形象塑造   莫扎特  
描述: 《女人心》这部歌剧当中的三位女主角都是女高音形象,因此充分了解女高音声部划分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女人心》当中的三位女高音形象分属于不同的女高音声部类型,声部的选择前提必须是先了解角色的定位,从而判断该角色更适合哪个声部的演绎。其次通过对三位女高音人物各自咏叹调的研究,探析莫扎特如何用音乐语言塑造了三个性格迥异、活灵活现的女性形象,为之后研究演唱者的角色把握做铺垫。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作者: 苏磊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野   形象塑造   表演   女性人物  
描述: 歌剧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情节、人物、矛盾冲突塑造等几大要素。其中,作为强化艺术效果与感染力的主要要素之一的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表现作用。本文将从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出发,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对于一部歌剧成功的重要性。
普契尼歌剧中悲剧色彩女高音的音乐风格及形象塑造——以《人们叫我咪咪》和《挂满了柔软幕帐》为例
作者: 王双双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风格   悲剧色彩   形象塑造   咪咪   曼侬  
描述: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在创作歌剧时更注重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与真实色彩,擅长刻画社会小人物的命运与爱情,毫不隐晦的讽刺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现象与真实现状。歌剧的脚本是普契尼非常注重的,戏剧第一一直是他歌剧创作遵循的一项原则,他要求剧本作者可以为他写出让世界都为之感动的剧本。普契尼也一直遵循着意大利的歌剧传统本色,十分注重歌剧中人声的地位与影响,他勇敢的打破了宣叙调与咏叹调死板的分界线,巧妙地将朗诵融入到咏叹调中,更加深入地刻画了角色的
萧红传记中的萧红形象塑造论
作者: 马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实性   形象塑造   虚构性   萧红   传记文学  
描述: 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有才华、有个性的女作家,在其仅有的31年生命历程和不足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其所创作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商市街》《桥》《跋涉》等一批优秀的作品,为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42年萧红逝世以后,文学界一些文人、作家以及萧红生前的友人通过为萧红作传的方式来纪念她,从1947年出版的骆宾基所著的《萧红小传》开始,萧红传记创作成为一种文学现象,由此也出现了一批对于萧红传记文本批评研究的著述。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当下,在近70年的沧桑历史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