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妇女身体与形象的塑造
作者: 范子谦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塑造   身体与形象   妇女运动  
描述: 妇女的解放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妇女身体与形象的改变又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特别重要而特殊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集体记忆,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开辟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都创造了一系列大胆的、富有创建性的发展模式,不仅为社会改造提供了范本,也为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提供了经验。因此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具有范式性的意义。史学界对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妇女运动、推动妇女解放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本论文将突破传统妇女史研究的束缚,从
延安时期的“三八”妇女节纪念研究
作者: 陈金霞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妇女解放   中国共产党   “三八”妇女节  
描述: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摆脱束缚与压迫,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而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史无前例的走出厨房和家庭,走向社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真正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三八”节是妇女争自由解放的纪念日,在烽火连天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开展“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宣传妇女解放,提高妇女觉悟,更有它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探索延安时期“三八”妇女节纪念的具体情况,“三八”妇女节最初起源于国外,逐渐传播到中国,再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生
延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影响研究
作者: 石玲玲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女性意识   妇女解放运动  
描述: 中国妇女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妇女解放的历程,而延安时期作为中国女性意识发展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运动指导思想的确立和发展的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阶段。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影响颇深。几千年以来被奴役、被禁锢的妇女开始走出家门,投身社会变革。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写下了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她们不断抗争和奋斗,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延安时期妇女解
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李青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描述: 延安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整风运动之后,不少文人转变自己原来的写作方式,这一时期延安文人思想转变的群体行为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文学精神”对后来的文学、文人影响巨大。作为延安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可忽视。延安时期的女作家们将自我意识主动融入到社会解放当中,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使作品呈现出传统女性文学少有的刚健、豪迈之气。同时,个别女作家在作品中或深刻或隐含地提出了延安时期男女平等政策下所存在的女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和
延安时期女性戏剧艺术形象探析
作者: 宋珊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戏剧   规训   女性形象   个体权益  
描述: 延安时期,女性在现实生活和戏剧舞台上,都逐渐褪去了性别与身份特征,突出对革命意识与社会责任的追求。女性在现实与戏剧形象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压抑”与“社会的趋同”、“权利的逝去”与“责任的担当”两组平行而对立的关系,女性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交织在一起,个体在被赋予个体权益的同时,又被抗日救亡的历史话语所规训。
延安时期外来新女性对陕北妇女解放的积极作用
作者: 马慧芳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社会地位   家庭地位   新女性   乡村妇女  
描述: 延安时期外来的新女性以其新的女性形象和生活方式不自觉地影响着陕北乡村妇女的主体意识,同时在新女性大力宣传妇女解放理论、积极投身农村扫盲运动、对陕北乡村妇女进行放足、新法接生训练、充当边区政府和妇女群众的桥梁,积极为边区政府制定合理的妇女政策献计献策等一系列努力和带动下,陕北妇女开始走出家门,积极参政议政、参加生产劳动、学习文化,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发生了翻天当地的变化。
丁玲延安时期文学创作研究
作者: 陈腾   来源: 深圳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革命   丁玲   知识分子   女性  
描述: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风云人物,丁玲的人生几度沉浮,备受磨难。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丁玲的文学创作也出现了较大的起伏,呈现出其特有的丰富和复杂,其中尤以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为典型。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始终交织着个性主义者丁玲、知识分子丁玲、革命者丁玲以及特殊年代的女性主义者丁玲等多重身份的碰撞和冲突。因此延安时期的丁玲以及丁玲的文学创作成为我们理解丁玲和其文学创作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成为我们观察和思考知识分子、女性、革命以及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本论文以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
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研究:以妇女主体意识觉醒为视角
作者: 刘苧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妇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主体意识   陕甘宁边区  
描述: 妇女解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离不开妇女解放的脚步。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的滚滚浪潮带来了更加深刻、全新的妇女问题。党和国家也认识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急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写入报告,将妇女问题提升到更加瞩目的地位,昭示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新曙光。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是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上的关键时期。研究中国妇女的发展历程,绕不过延安,因为延安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制约和规范了中国妇女的集体思维记忆,
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
作者: 常彬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延安时期   丁玲   文学创作   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  
描述: 丁玲被文学史深刻记住的理由,是因为她塑造了众多性别意识明显、特立不羁的女性形象,但丁玲又是一个因“政治化”而不断放弃性别思考的作家。其40年代初期女性立场的强烈“反弹”,是她对延安妇女现实处境的深切忧虑,揭示了革命理由妆饰下的女性婚恋困境、革命外衣遮蔽下的女性身体困境等女性与革命的问题。延安时期的丁玲创作,既是她女性立场的最后坚持,也是她的最终放弃。
大风雨中的漂泊者:从1942年的“三八节有感”说起
作者: 冷嘉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风雨   妇女问题   漂泊者   延安时期   妇女解放   丁玲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民族国家  
描述: 丁玲的《"三八"节有感》是解放区文学史上极富争议的文本。它发表于1942年,当时延安的性别/个人叙事几乎毫无例外地统摄于抗日救国的宏大目标。但丁玲的"有感"却偏离上述思路,在一片"抗战建国"的大话声中,她关注女性日常经验,并暗示革命和民族国家的价值目标未能在女性日常生活领域得到验证。丁玲的言论给她招来阵营内部的激烈批评,又被不少研究者推为以女性主义视角反威权体制的典型文本。可除此之外,在这篇短小的杂文中还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结合丁玲的早期创作和中国现代历史中的若干重要主题,本文试图以此探究现代中国关于女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