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茅盾《蚀》三部曲中时代女性之漂泊
作者: 许舒婷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求   希望   漂泊   幻灭   时代女性  
描述: 茅盾所创造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无疑是文学史上独特的存在。《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虽形象性格各异,但都饱尝大革命时期带来的精神之苦,有一种漂泊之感。本文旨在分析这些时代女性内在漂泊感的缘由以及她们的漂泊状态。
现代流浪女性的寻觅和幻灭
作者: 章新利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觅   流浪   女性意识   幻灭   现代流浪女性  
描述: 运用社会历史学、文化学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和方法,归纳梳理流浪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各时期的具体呈现形态,即新文化思想萌发期的苦闷求索,大革命后的理想幻灭,四十年代的继续挣扎和寻觅,从而认识关于女性意识的张扬与压抑、社会(家庭)角色的他律与自认等总体特征。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女性悲鸣:论两性同体理想在父权社会中的幻灭
作者: 张云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同体   男/女性特质   幻灭   悲鸣  
描述: 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卡森·麦卡勒斯刻画了一个颇具男性特质的生活在美国南方小镇的女性形象。原本女主人公能干且富有,受到镇上人们的敬畏;后来她爱上自己的表哥,变得柔顺且忍让,却被自己的爱人背叛,失去财富和斗志,成为一只可怜虫。女主人公兼具男性和女性特质,但当两种特质开始融合的时候,她却被整个社会所背叛和抛弃。由此可以看出,两性同体在男权社会中只是女性的一种美好的理想,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困境与幻想:对田纳西威廉斯三部剧的研究
作者: 李晔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幻想   困境   幻灭   田纳西·威廉姆斯   逃避  
描述: 和幻想这个主题进行探讨研究。本文提出,威廉姆斯剧中的人物通过幻想来抵挡或抗击生命当中的痛苦与困境。然而幻想只能提供暂时的庇护和虚假的满足,并且通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后,他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在幻灭
论《米德尔马契》中多萝西娅的幻灭经历和成长
作者: 刘鑫磊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德雷沙   同情   多萝西娅   幻灭   女性成长  
描述: 作为一位重要的19世纪作家,乔治·爱略特倍受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其巅峰之作《米德尔马契》中的女主人公多萝西娅一直以来都是爱略特研究界普遍争论的焦点。女权主义认为爱略特对多萝西娅从胸怀伟大理想的非凡女性到为妻为母的普通女性角色的描写是令人失望而不满的,认为作者对女主角的远大理想诉求的低调处理没有给女性指出更好的出路,并把多萝西娅归结为女性解放运动中的失败任务。本论文认为乔治·爱略特向读者展示了多萝西娅作为一个普通女性自我探求的成长历程,其作为一位女性作家,不仅停留在揭露女性问题的表面层次,而且为女性提供了进
又一群爵士乐时代追梦人
作者: 余登秀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感官享受   物质享受   主人   爵士乐时代   幻灭   美国梦  
描述: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美国特定历史时期里所呈现出的诸多典型特征,所以被誉为“爵士乐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优秀的“编年史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在他的主要作品中,《伟大的盖茨比》(1925)和《夜色温柔》(1934)更加典型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喧嚣浮华的20年代,而《夜色温柔》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凄婉动人的情节、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所蕴涵的作家的深邃思想而更耐人寻味。以男主人公迪克·戴弗与其妻尼科尔·华伦和女影星罗丝玛丽·霍伊特之
回归无爱婚姻的命运:伊莎贝尔•
作者: 陈湛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   悲剧   婚姻牢笼   幻灭   矛盾   性格缺陷  
描述: 亨利•詹姆斯被公认为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之一,其作品以反映国际主题——欧美文化冲突而闻名。詹姆斯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先驱,他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他开创的心理现实主义传统,对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的现代文学影响极大,使他当之无愧成为一名有国际影响的作家。 《贵妇画像》是詹姆斯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自面世以来,一直倍受评论界的推崇,并深受广大读者的热爱。这部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与詹姆斯独特的创作手法不无关系。在这部作品里,他细腻的心理刻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复杂的心理历程。 虽然这部小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