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残缺与荒芜―萧红小说女性形象的人性特征
-
作者:
周淑蓉
来源:
武陵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特征
萧红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萧红带着自己人性受到伤害的痛楚体验,在小说中表现了旧中国妇女人性的简陋、残缺与荒芜,既控诉了残酷、落后的社会性对女性自然性欲求的野蛮褫夺,又深刻地揭示了女性自身心灵的麻木与奴性心态,对社会形成强大的批判力量,为女性人性价值的实现作出了痛苦而又真诚的思考。
-
欲将心事付瑶琴:曹文轩小说中女性形象古典美的建构
-
作者:
付红妹
来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文轩
小说
女性
古典美
-
描述:
曹文轩在创作中无疑是偏爱女性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偏爱女孩的,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形象。曹文轩是把自已的文学追求、美学理想交付于这些充满古典诗意的女子来完成的。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优美的执著;承载着作家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当下生存境况的关注与追寻。
-
张爱玲笔下的“新女性”形象论析
-
作者:
温伟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新女性”
小说
-
描述: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生活在大都市,受过一些教育,有一些见识与智慧,不少人还有独立的职业,因此,被称为新女性。但她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与时代同步,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女结婚员依旧是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或死或伤,或沦为情妇,或变成高级妓女,或成为活寡妇,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桎梏,从而陷入生命的荒原。
-
生命深处的喧嚣与骚动——论孙惠芳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
作者:
张丽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女性形象
小说
孙惠芳
-
描述:
孙惠芳是一位守望乡土的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她依据女性切身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以荡妇为基本特征的乡村女性世界。概括为三类人物系列:一是在越轨的行为中,蕴含着对精神境界的向往与提升;二是在情欲
-
《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
作者:
邵茹波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
艺术形象
电视剧
小说
-
描述:
从叙事和艺术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比较了电视剧《围城》与小说《围城》的异同点。在叙事上,电视剧《围城》沿袭了小说《围城》的"流浪汉体"结构;在艺术形象塑造上,方鸿渐是男主角,四个女性形象各分秋色,配角的塑造也比较到位。
-
浅谈哈代小说的悲剧性特征
-
作者:
曹云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悲剧性
小说
-
描述:
托马斯·哈代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在英国20世纪的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哈代小说悲剧性的思想特征、艺术表现和女性形象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哈代小说的悲剧性特征。
-
安妮宝贝小说的悲剧意识——以《告别薇安》为例
-
作者:
黄玉梅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意识
安妮宝贝
小说
-
描述:
安妮宝贝的小说从自我经验出发,塑造了一系列与传统文化背离的现代都市女性形象,展示了一幕幕的女性生存悲剧,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本文以《告别薇安》为例,着重探究安妮宝贝小说的悲剧意识。
-
荒原里的光-张爱玲小说《传奇》的情爱心理探索
-
作者:
尹秋雯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情爱心理
小说
传奇
-
描述: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是以女性的情爱生活作为源题材的,情爱心理是她刻画女性形象的基本视角。本文从张爱玲《传奇》里代表性小说《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介入,就其中女性形象的情爱心理进行分析。
-
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与道德缺失
-
作者:
朱宪玲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道德缺失
小说
-
描述:
池莉是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作为女作家她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有看清晰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潜伏期、觉醒期、偏执期和逐渐完善期,在觉醒期和偏执期小说的女性形象缺少必要的美感,作家在文化上的对立心态导致了女性人物道德意识的严重缺失.
-
泥做的女人:浅析萧红笔下女性人物形象特点
-
作者:
王珣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特点
女性
-
描述:
活跃于30年代中国文坛的萧红,始终立足女性视角观察写作,在1932年始至1942年10年间作品始终将笔触伸向旧中国农村社会普通妇女,重现她们原始灵魂在社会在生活中的卑微与壮阔、顺从与反抗的对立统一形态,阐释女性艰涩的生命美和宿命式的生命轨迹。《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本文借这一描述的外形,将萧红笔下劳苦、厚实、被侮辱、被践踏的女性形象与那混浊而芳醇的泥土建立意象的关联,并称其作是泥做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