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小说】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浅析现代文学中的几个寡妇现象
-
作者:
李欣莲
来源:
铜仁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祝福》
寡妇形象
鲁迅
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五四"时期,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一些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了对封建主义的全面批判,解放妇女成为他们反封建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鲁迅的《我之节烈观》、
-
姐妹之邦:一条艰难的女性自我救赎之路
-
作者:
刘传霞
来源: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弟兄们》
女性情谊
中国
《相聚粱山泊》
女性文学
小说
《方舟》
-
描述:
姐妹之邦:一条艰难的女性自我救赎之路
-
透视别样的风景:'98《新疆回族文学》女性小说创作一瞥
-
作者:
张华
来源:
新疆回族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98
新疆回族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透视别样的风景:'98《新疆回族文学》女性小说创作一瞥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
-
作者:
刘艳萍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歇斯底里
女主人公
宗教情感
审美模式
索尼娅
女性形象塑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形象
悲观主义
小说
-
描述:
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将笔触指向那些受侮辱受损害的贫穷女性,但是力图刻画出“戴着各种假面具的他自己”的创作主旨,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分离为两种皆然不同的审美模式:一是塑造“基督之爱的化身”;一是刻画“被摧残的美”。两种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相互对照和映衬,共同昭示着作者对病态社会病态女性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思考及力图改变不平等现实的最大努力
-
走向悲剧:中日女性的爱情幻灭之路:鲁迅《伤逝》与夏目漱石“爱情三部曲”比较
-
作者:
蔡春华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涓生
鲁迅杂文
妇女解放
三部曲
夏目漱石
《伤逝》
爱情追求
女性形象
小说
中日女性
-
描述:
本文通过考察鲁迅笔下的子君和日本现代作家夏目漱石笔下的里见美弥子、三千代、阿米这四位女性的爱情追求历程 ,探讨中日女性在历史转型期及女性自我觉醒初期 ,走向悲剧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进一步理清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以亟对中日女性的爱情幻灭之路进行粗略的梳理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
-
作者:
刘艳萍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歇斯底里
女主人公
宗教情感
审美模式
索尼娅
女性形象塑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女性形象
悲观主义
小说
-
描述:
尽管陀思妥耶夫斯基将笔触指向那些受侮辱受损害的贫穷女性,但是力图刻画出“戴着各种假面具的他自己”的创作主旨,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分离为两种皆然不同的审美模式:一是塑造“基督之爱的化身”;一是刻画“被摧残的美”。两种女性形象创造审美模式相互对照和映衬,共同昭示着作者对病态社会病态女性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思考及力图改变不平等现实的最大努力
-
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
-
作者:
丁芸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文学作品
思嘉
《飘》
密契尔
艺术形象
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小说
-
描述:
本文探讨小说《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不甘平庸、力图开拓奋进、执著追求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为内核的思嘉精神及其形象的审美价值,认约这是《飘》畅销流传的根本原因。
-
争取妇女解放的不朽力作:评伊迪丝·华顿的小说《快乐之家》
-
作者:
王军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美国文学
上流社会
女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莉莉·巴特
女性形象
小说
快乐
年轻女性
-
描述:
伊迪丝·华顿是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她的《快乐之家》描写了莉莉·巴特这个被上流社会排挤自杀身亡的年轻女性,在不同程度上揭示1当代妇女的苦闷与烦恼,及她们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华顿关于女性作品的主题发人深省,使她当之无愧地被誉为美国女性主义的先驱作家。
-
今生我们将与谁“牵手”——读王海鸰的小说《牵手》
-
作者:
陈虹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变态者
王纯
电脑专家
晓雪
知识女性形象
单身母亲
女性文学
认识和思考
小说
婚姻家庭生活
-
描述:
青年女作家王海鸰的小说《牵手》及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推出,在广大读者和观众中反响比较强烈.《牵手》对当代家庭生活的认识和思考,贴近当代普通人的生活、思想、情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深刻的思索与强烈共鸣.1.夏晓雪——生活中一个真实的女性形象作品是围绕着被称为“电脑怪才”的电脑专家钟
-
霞村一片美丽的霞
-
作者:
宋玉书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窑洞
莎菲
个性
新女性形象
妇女
丁玲
现代文学
首当其冲
小说
-
描述:
丁玲的小说中有许多新女性形象,名气最大的当属莎菲。或许是莎菲的个性光彩太耀眼夺目,以至于莎菲之后的一些新女性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近日笔者重读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发现在霞村窑洞长大的贞贞也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