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走出自己的房间——试论林白小说创作的转型
作者: 曾乐琛   来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林白   转型  
描述: 主要研究了林白小说创作过程中的转型问题。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表现,既有主题书写的变化,也有叙事形式的变化;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原因,既有社会现实的变动和女性写作的危机,也有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原因,而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则在于其创作实践提供了一种人类可能性的存在图景,也为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寻找逝去的纯洁:莫里亚克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解微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里亚克   小说创作   纯洁   女性形象  
描述: 寻找逝去的纯洁:莫里亚克笔下的女性形象
新移民女性的独特异域言说——论北美新移民女作家及其小说创作
作者: 郑渺渺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移民女性   小说创作   异域言说  
描述: 在全球性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以她们独特的异域境遇和性别文化身份,在她们的小说文本创作中呈现出不同于早期华人移民女作家、同期国内女作家以及新移民男作家的新特质。近年来,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创作积极活跃,但对于她们小说文本的研究则相对落后。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的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探求她们对于北美新移民女性的异域境遇描写和精神塑造,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新时期海外华文女作家的人生思考和情感把握以及她们所提供给我们的独特审美经验和文化价值都是十分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将
从林白的小说创作看“身体写作”之得失成败
作者: 杨春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小说创作   林白   后现代主义  
描述: 身体在漫长的文本书写中处于被遮蔽和忽视的地位,女性的身体则要么被隐匿要么被篡改,直到近现代身体才进入思想和文本的范畴,而女性身体的书写则更是近三十年来才彻底解禁。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上前辈女作家的探索和努力,使得“身体写作”风行一时,而后在消费时代来临的世纪末又被姿态更为开放“欲望化写作”所取代,“身体写作”的领军人物林白也进入了创作转型期。 “身体写作”在颠覆男性中心主义话语,在文本中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又忽视了权力与话语之间血肉关系,没有合理的女性权力的建立,话语的突破显得
“多重边缘人”的女性叙事: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作者: 戴冠青   来源: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北美新移民   小说创作   叙事视角   女性文学  
描述: 新移民女作家探索了新移民女性在西方异域所遭受的艰苦和困窘,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文本揭示了女性移民“多重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主流文学场中的女性叙事视角,证实了种族偏见和性别偏见的存在,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
试析严歌苓小说的女性话语权
作者: 程箐   来源: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女性话语权   叙事视角   严歌苓  
描述: 文章通过对严歌苓小说的研究,剖析了小说中的女性话语权,从生存困境的揭示、女性身份的确认和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对话三个部分层层深入,从中看到严歌苓对女性始终保持着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视角,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观照方式,着力女性气质言说,展示女性的内在力量,秉持男性与女性平等对话的方式表达女性话语与男性话语的共存性,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路径。
自然·人性·悲剧:沈从文湘西小说与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比较
作者: 郑伟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乡土小说   湘西小说   小说创作   哈代威塞克斯  
描述: 在中外小说创作史上,有两位作家的乡土小说尤其引人注目,就是沈从文和哈代。我选择沈从文和哈代的创作作为论题,不仅因为他们各自抵达了本民族情感和思想的深层,使其小说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价值和美学意蕴的艺术存在;而且因为沈从文和哈代都是我喜爱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有谜一般的醉人魅力。同时,他们不是单纯的两个个案,而是分别置身于中国文学史上二三十年代和英国文学史上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初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乡土写作的代言人。更重要的是,两位作家相互张望与对视,历史的因袭与创新同在,他们之间的轨迹必将具有史的价值
冰心与罗惠锡早期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 沈丽瑛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罗惠锡   小说创作   冰心  
描述: 学界对冰心和罗惠锡及其文学作品已分别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是并没有把背景、母题等方面的共同点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依托,借助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就作家诞生的背景、作品的母题、人物形象和创作手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求为两位作家的早期作品研究提供一个较全面的视角。<br> 冰心和罗惠锡在家庭出身、成长经历、女性意识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近代中韩两国女性走过的苦难之路,更让她们产生了要成为“时代新女性”
从自我殖民到后殖民解构:论新移民文学的女性叙事
作者: 吴奕锜   陈涵平   来源: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话语形态   小说创作   女性文学   新移民文学  
描述: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新移民文学,是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中国)的民众迁徙至富裕发达的第一世界(欧美)后的精神产物,在其发韧之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我殖民”的色彩。这一点在新移民文学早期作品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如查建英的中篇小说《到美国去!到美国去!》。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诸多国人己逐渐意识到:完全西方化或者“自我殖民化”的文化选择不可能真正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中国必须首先具备自己独特而明确的文化身份才能真正融入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并顺利实现自身的现代
海派文学与消费文化
作者: 赵元谢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表现   小说创作   消费文化   都市文明   叙事手法   海派文学  
描述: 本文以消费文化、现代性研究等文化研究理论为依据,从海派文学的叙事方法、观察人物的角度、感受生活的方式,特别是审美表现的形式中深入分析它与当时都市生活和消费文化的联系。揭示海派作家的创作已经最深刻地介入到资本的循环之中,这种结合点就是审美与资本的统一:文学与商品,艺术的感受与都市的生活方式已经合二为一并交融一体。艺术不能摆脱它所生成的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海派文学必然会带上商品文化的不可磨灭的痕迹。没有上海都市文明的发展和商品文化的扩张,就没有海派文学的成熟和发展。 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五章,从消费文化的特征在海派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