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不易觉察处入手:读储福金的一些想法
作者: 吴秉杰   来源: 扬子江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特征   小说人物   知青作家   小说创作   女青年   知青文学   故事   人生   作品   女性人物  
描述: 一、福金也属于知青作家。很少有人提及或强调这一点,但从作家的出身、经历、小说人物、题材与精神特征看,它的知青背景是显而易见的。只是福金打破了当时知青文学的定势,这点又和福金以后小说创作不合潮流见合。他写的是回乡知青和故乡的一些男女青年当年与随后的一些人生故事,淡淡忧愁、茫茫头绪,哀婉又归
小说《名利场》中女性形象艺术特色赏析
作者: 刘艳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流社会   利蓓加   发展背景   小说创作   爱米丽   文学创作   名利场   女性形象   萨克雷   艺术特色  
描述: 《名利场》作为萨克雷一生文学创作中最为出彩的作品,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迅速在世界文学艺术的舞台上散发出其耀眼的光芒。在小说的创作当中,萨克雷以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背景,
另一种风景:方方小说中女性形象再解读
作者: 安琛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方方小说   女性文学批评   小说创作   理想爱情   新世纪初   当代女性知识分子   文人气质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状态  
描述: 方方于20世纪80年代初登上文学舞台,其小说创作中所蕴涵的文人气质和取材视野一直为很多评论者所称道,在女性文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方方对各阶层女性生存状态、生存意识的关注和表现具有一定的普泛意义。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方方创
简析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设置
作者: 李玉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群体   自我异化   主流文化   白人   秀拉   小说创作   黑人女性   莫里森   女性形象   美国黑人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洛里恩城,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曾为白人家的帮佣。在莫里森生活的19世纪,美国黑人在地域与文化的断裂中经受着白人主流文化的异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中成长的莫里森逐渐认识到,修复美国黑人文化的断裂、注重黑人团体共存是破解这一异化境遇的必然追寻。莫里森在霍德华大学毕业后进人康奈尔大学研修沃尔夫和福克纳的小说创作,这对于其小说创作中的
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家庭天使”妇女观与小说创作:以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作者: 胡小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天使   中产阶级妇女   维多利亚时期   狄更斯   小资产阶级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小说叙述   女性人物   大卫  
描述: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走向鼎盛时期,史称维多利亚盛世。狄更斯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成功,跻身中产阶级,是小资产阶级自强奋斗的典型。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创作于1850年,是作家众多小说中他最喜爱的一部,他把它称为"一个最受宠爱的孩子"。这部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历经艰苦磨难,仍然保持善良本性,经过不屈不挠地努力,最后终于事业有成,成为一个知名作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围绕在主人公身旁的,有一群性格各异、生动丰富的女
黑暗笼罩下的女人:读康拉德《黑暗的心》
作者: 陈晋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   小说创作   非洲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世界   航海   女性人物  
描述: 前言约瑟夫·康拉德于1857年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17岁来到法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后来又在英国的商船上工作16年,于1886年加入英国国籍并开始担任船长。1890年,康拉德驾船驶往非洲的刚果。1896年,康拉德因为身体原因放弃了航海,转而投向小说创作。康拉德一向以善于讲述男人故事,关照男性世界而著称,在其发表的31部作品中,《黑暗的心》不仅可说是其代表作,更是被誉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
对一种小说观念与书写方式的检讨——重读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新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克芹   许秀云   茅盾文学奖   小说创作   思想艺术   书写方式   长篇小说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小说观念  
描述: 回想起来,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是1982年的事情,距今恰好整整30年时间。尽管在时间长河中,30年不过一瞬,或许是因为世事变迁太大的缘故,现在说起1982年来,已经似乎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30年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的文学写作,我们对于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的艺术审美观念,其实也
试论张爱玲小说创作心路变化根源
作者: 韦家海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曹七巧   女性作家   童年经验   张爱玲小说   小说创作   根源   爱情   深刻影响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关注女性自身的生存境况和命运理所当然。在张爱玲所处的特定年代,女性的命运夹在历史缝隙中,也只有女性作家才更加切身体会到女性所处的凄凉命运。而张爱玲小说中的众多女
2010年代的山西长篇小说创作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五台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干部   作家   山西   小说创作   现代性   小说文本   小说作品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辛亥革命  
描述: 简略地回顾一下1949年共和国成立以来山西的长篇小说创作,就不难发现确实存在着一个从无到有而且逐渐走向高潮的过程。"十七年"期间,山西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形成了一个后来在文学史上被称之为"山药蛋派"的小说创作流派。从小说文体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
用“环境”这把钥匙开启人物的“性格之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新探
作者: 崔志钢   来源: 教育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生活环境   小说创作   人物性格   典型环境   杜十娘   引导学生   性格发展  
描述: [教材把握]鲁人版选修文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杜十娘"从良"的经历和命运抗争为主要情节,用细致的笔触塑造出一位勇于追求真正爱情的女性形象,展示了黑暗的社会对人性的倾轧和欺骗,带有鲜明的反封建主题,有极高的艺术审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