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简析莫里森小说中黑人女性形象设置
作者: 李玉红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群体   自我异化   主流文化   白人   秀拉   小说创作   黑人女性   莫里森   女性形象   美国黑人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31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洛里恩城,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母亲曾为白人家的帮佣。在莫里森生活的19世纪,美国黑人在地域与文化的断裂中经受着白人主流文化的异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中成长的莫里森逐渐认识到,修复美国黑人文化的断裂、注重黑人团体共存是破解这一异化境遇的必然追寻。莫里森在霍德华大学毕业后进人康奈尔大学研修沃尔夫和福克纳的小说创作,这对于其小说创作中的
浅析《青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聂焱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蛇》   女性主义文学   小说创作   叙事文本   话语方式   文本样式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描述: 李碧华的小说创作中有一种并不过分张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尤其体现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设置上。她笔下的女性多变被动为主动,在前世中迷失自己,而在今世中寻找自己
男性作家的写作策略——论介南德尔·古马尔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魏丽明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人生哲学   批判态度   女性视角   小说创作   女性自我   宗教观念   女性形象   潜意识   拯救  
描述: 本文宏观梳理介南德尔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群体特征,对他的代表作<十束光>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认为介南德尔的小说创作采用男女两性的双重视角,但以女性视角为主,暗含作者的男性潜意识欲望和对女性理想的向往,既突出女性自我寻求拯救的心灵体验,又不失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审视、批判态度.介南德尔的小说创作是一种改良社会的策略,他通过小说创作表现自己的人生哲学、社会思想、宗教观念、乃至伦理见解,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促进印度社会的进步,以求印度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完善.
从《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看女性对自由与真爱的渴望
作者: 王赫槟   来源: 活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宗教色彩   小说创作   自由   《西游记》   《水浒传》   真爱   女性形象  
描述: 每每谈到<西游记>,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作者为我们构筑的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想到其中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唐僧师徒的磨难经历,对于其中所涉及的女性的关注则少之又少.明代的小说创作,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出现之后,沉寂了一百多年.明中叶以后,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为了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通俗文学又趋繁荣,随着<两游记>的出现,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问世.
女性目光下的女性和感情:浅谈李碧华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和爱情命运主题
作者: 张晓阳   来源: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阴阳两界   性情感   小说创作   李碧华   女性主义视角   言情小说   女性形象塑造   爱情   命运主题  
描述: 李碧华是言情小说家,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独辟蹊径的小说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注意。基于这种"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的理念,她创作出了多部小说。李碧华的小说有很多情节穿越古今,并来往于阴阳两界,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奇诡与妖艳成为李碧华创作的小说的两大特点。同时,和同时期的林白、陈然一样,她的小说是随着自己的心性来孤芳自赏,用女性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和征求着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权。在李碧华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她的那种独特犀利的文笔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不可忽略的让人深深思索的女性个人形象和情感命运主
幻灭处的惨伤与悲悯:评蔡东的小说
作者: 孟繁华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快感文化   多余人   作家   文化语境   小说创作   教育背景   写作   文学发展   女性形象   悲情  
描述: 蔡东是"80后"作家,同时也是"传统"作家。蔡东生于80年代,但她和那些通过网络迅速蹿红并所向披靡的作家判然有别。蔡东是一位仍然坚持"传统"写作的"80后"作家。这一选择自有蔡东的教育背景和精神依据。在不到十年间或中断的创作中,蔡东作品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就在这数量不多的小说创作中,蔡东体现出了最年轻一代作家新的风貌和特点,这当然得益于她的文学素养、得益于她对古今中外小说的学习和吸纳。当白话文学发展到今天,要想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是何等艰难,更何况当下的文化语境更意属"快感文化"而并不
在苦难中升腾
作者: 沈红芳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感觉   葡萄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扶桑   女性自我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女性主体性   男性  
描述: 苦难是文学表现的主题之一,就女性与苦难的关系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苦难的牺牲品,如杜十娘等,另一类则有幸被拯救得以脱离苦海,如白毛女。虽然结局大不相同,但是这两类女性形象自身,都既没有自我肯定的勇气,更没有自我选择和行动的力量,她们是被命运(或者说是男性)玩弄和摆布的木偶,是作家图解其社会理想和文学意图的空洞能指。从性别视点来看,这两类作品都由于缺乏女性观点,使女性的生命状态没有得到出自女性自我的真实表达。那么,在父权制文化的语境下,女性如何表述自身性别与苦难的关系,如何突破传统的限制,真实地表现
英国维多利亚社会“家庭天使”妇女观与小说创作:以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例
作者: 胡小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天使   中产阶级妇女   维多利亚时期   狄更斯   小资产阶级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小说叙述   女性人物   大卫  
描述: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走向鼎盛时期,史称维多利亚盛世。狄更斯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成功,跻身中产阶级,是小资产阶级自强奋斗的典型。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创作于1850年,是作家众多小说中他最喜爱的一部,他把它称为"一个最受宠爱的孩子"。这部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历经艰苦磨难,仍然保持善良本性,经过不屈不挠地努力,最后终于事业有成,成为一个知名作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围绕在主人公身旁的,有一群性格各异、生动丰富的女
黑暗笼罩下的女人:读康拉德《黑暗的心》
作者: 陈晋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   小说创作   非洲   中篇小说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世界   航海   女性人物  
描述: 前言约瑟夫·康拉德于1857年出生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17岁来到法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海生涯,后来又在英国的商船上工作16年,于1886年加入英国国籍并开始担任船长。1890年,康拉德驾船驶往非洲的刚果。1896年,康拉德因为身体原因放弃了航海,转而投向小说创作。康拉德一向以善于讲述男人故事,关照男性世界而著称,在其发表的31部作品中,《黑暗的心》不仅可说是其代表作,更是被誉为"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
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
作者: 李燕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移民作家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文化冲突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严歌苓   短篇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  
描述: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
< 1 2 3 ... 14 15 16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