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没见过的那一朵云——黄碧云的小说世界
作者: 应宇力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朵云   张爱玲   小说人物   绝望与希望   香港   小说世界   台港文学   文学选刊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呕吐》;从《红灯记》演绎到《失城》。她以一年1-2篇的频率向大陆的“知识读者群”(也即最高读者层次)抛来一朵朵“第
艺术灵性与学术厚重的熔铸--评周志雄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
作者: 陈娇华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境遇   何火任   古典文论   文郁   中国女性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张洁   小说世界   周志雄   当代女作家  
描述: 一次与朋友讨论女性文学创作时,笔者曾说到,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特别喜欢张洁的创作,灵性、深刻而又大气。朋友听后,热情地向笔者推荐周志雄的《生存境遇的追问:张洁论》,并说这是近年来对张洁创作的研究相当全面和深入的一部专著。这无疑激起了笔者阅读的兴致。比较早的研究张洁创作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文郁的论著《张洁的小说世界》及何火任编著的《张洁研究专集》,此后便很少看到对张洁创作研究的新专论(何著还
女性世界的观察和体验——沉樱小说解析
作者: 杨洪承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沉樱   爱情小说   女性世界   凌叔华   小说世界   现代女性   女性文学   现代女作家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现代女作家沉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寂寞的,对许多人来说也是陌生的。当年,她的处女作在陈望道主编的《大江月刊》上发表,署名陈因女士。茅盾读完作品以后,便写信问编者:“陈因女士何许人,是青年新秀,还是老作家化名?”在沉樱走上文
两个各殊风貌的小说世界-台湾“闺秀文学”与大陆“女性文学”的思维比较
作者: 艾斐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实践   文学群体   女作家   大陆   现实生活   思维方式   现代派   小说世界   女性文学   台湾文学  
描述: 文学发展的现实态势,使大陆女作家和台湾女作家,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越来越呈现出歧异的思维方式。这种歧异的思维方式,不仅折射了两种不同的文学背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心态,而且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品格,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在它们中间,有着深刻的外部原因和内在规律性。从总体趋向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和规律性的考察,可以明显地看出:大陆女作家的创作,正在从清淳、馨秀走向犷悍和深沉,并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心理和明确的审丑意识,她们赋
苍茫如醉--说说女博士徐坤
作者: 顾艳   来源: 作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爱情   小说世界   知识分子   作品   长篇小说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   图书馆   学术研讨会   徐坤  
描述: 第一次见到徐坤,是在1998年9月北京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上。那时候她在会上代表获奖女作家发言。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我一下把她与她的小说联系了起来。《白话》《先锋》(鸟粪)《遭遇爱情》,还有《沈阳啊沈阳》。徐坤总是用一支敏锐、犀利的笔,阐述她的思想。那时候,我们彼此还不认识。坐在我身旁的著名评论家陈骏涛先生说:"等一下,我给你们介绍。"陈老
郭小东论
作者: 陈忠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观分析   人性   曼陀罗   评论   知青文学   个性化   小说世界   中国当代   女性文学   知青运动  
描述: 郭小东论
王安忆的理性与智慧
作者: 刘海燕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者   新时期   王安忆   王安忆的小说   “个人化写作”   小说世界   艺术形式   小说理论   女性文学   理性  
描述: 我是在读了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的系列讲稿后,发现王安忆非凡的理性与智慧的。她的惊人的记忆力,对新时期以来的诸多小说的极其细节化的描述与到位的分析(见《小说的思想》一文);她的缜密而具穿透力的逻辑性,如《小说世界》一文,对于“小说到底是什么”进行了一层一层的揭示与否认,最后建立了小说自己的逻辑;她对小说以外的各种艺术形式:如舞蹈、歌剧、京剧等的精确把握与独特的见解;她对于语言内部的声音的感受,简直是独一无二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