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宁夏高校回族知识女性的生存现状研究
作者: 史春燕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   回族   家庭   知识女性  
描述: 业选择和职业奋斗中体现回族女性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有所提高;从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到家庭角色的努力扮演,对家庭多样
20世纪后半期美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洋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端经济学   家庭   女性主义经济学协会   女性  
描述: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妇女运动浪潮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在90年代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它不仅是女性经济学家从事研究的经济学,也不是研究女性问题的经济学,它是跨学科的女性主义向经济学渗透的结果,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工业化和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调整,大量妇女涌入劳动力市场,引发了其自我意识和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思考。如今,作为西方异端经济学迅速发展的代表,美国女性主义经济学已经拥有国际性的协会(IAFFE)和论坛,成为经济学的分支、一
女性解放的先驱:安娜与繁漪之形象比较
作者: 吴双艳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婚姻   女性解放   家庭   社会现实  
描述: 安娜与繁漪是世界文坛上两位杰出的女性形象。她们敢于打破腐朽的婚姻家庭制度,不断同传统观念作斗争,用自己的行动为世界妇女作出了榜样,不愧为女性解放的先驱。但她们的命运缺失悲惨的,为追求幸福献上了宝贵的生命和人生,这符合现代文学悲剧的重要机制,对现代女性争取个性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女性结社行为的制度约束系统分析
作者: 黄粹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结社   制度约束   家庭   女性  
描述: 较之西方国家,我国女性结社不发达,导致以服务女性为宗旨的专门性的妇女组织发展缓慢.究其根本原因是以父权制、家庭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的行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系统的约束及影响.推进女性结社是促进性别公平
回到女性的“生死场”:对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作者: 王羽   来源: 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上海   家庭   女性文学   战争   商业  
描述: ,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若干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其第一章中女性文学的战争叙事、家庭性定位以及第二章中有关女性出版文化借助商业文化的支持得以成功建构的结论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可片面夸大战争对沦陷时期上海女性文学的左右力、商业法则也从一个扭曲的角度刺激了女性文学的发展等不同观点。
《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对五四以后女性形象和气质塑造的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刊   社会性别研究   妇女   气质   《大公报》   家庭   女性形象   五四  
描述: 历史系侯杰教授发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都市文化——以《大公报》副刊《家庭与妇女》为中心的探讨》(谭少薇等主编:《性别觉醒——两岸三地社会性别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12年)一文,认为
论王安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特征
作者: 罗惜春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文学作品   女作家   人格特征   道德伦理   王安忆小说   人格魅力   家庭   女性形象   当代文坛  
描述: 王安忆是我国当代文坛上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创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色,用开阔的视野、细腻的眼光来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找寻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事,挖掘人类复杂的内心与情感,尤其是女性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纠葛。此外,她作品中的风格与人物的塑造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让读者享受不同的审美品味,调整读者的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小说《喧哗与骚动》的解读
作者: 韩彩虹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喧哗与骚动   女性主义视角   凯蒂   威廉·福克纳   家庭   人物形象   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女性人物  
描述: 一、小说《喧哗与骚动》简介《喧哗与骚动》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福克纳是一位在文学界非常闻名的并且享有一定地位的作家,曾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发表于1929年,是威廉·福克纳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