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审美理想】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清代闺秀诗学观念论析
-
作者:
宋清秀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史特征
温柔敦厚
学以济诗
审美理想
-
描述:
女作家及诗文集刊刻的数量表现了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程度,但真正使女性文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组成部分的则是闺秀在其擅长的诗歌领域内创作优秀作品的同时,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性别诗学理论:尊崇温柔敦厚诗学传统的同时又把秀丽婉转的风格作为闺秀文学的审美理想;"风云月露"的闺情写作与沉郁顿挫"感时叙事"的诗史之作并存;"学以济诗"的诗学观念指导下的经史研读与诗词写作训练是女性文学成就取得的必要条件。闺秀对诗学理论的关注和建构,使女性文学具有了独立性和学术性,不仅丰富了文学批评史,也使其在文学史上具有了不容低估的价值
-
丁玲审美理想解读
-
作者:
徐继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
创作个性
知识女性
审美理想
-
描述:
丁玲的审美理想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的,也显示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女性文学的独特个性。对她审美理想的解读,就是对她艺术个性的尊重和彰显。以往的丁玲研究习惯从大的命题入手,事实上往往容易引起争论,并不是都能有助于对丁玲理解的深入。本文从具体文本入手,以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探讨丁玲的审美理想与作品的关系。这样或许能更加贴近丁玲的创作心理。
-
论翠翠、巧云的女性自主意识:兼谈沈从文、汪曾祺作品的独特风貌
-
作者:
贺建英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轨迹
悲剧命运
女性自主意识
爱情心理历程
审美理想
-
描述: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而又富有光彩的女性人物形象。而女性自主意识又总是透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深入探讨这种意识的共性和个性,找到这种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探寻到作家在创作中的某种倾向。
-
女性自审意识的衍进和文化批判的局限
-
作者:
顾玮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三个时期
女性立场
女主人公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写作
北极光
自审意识
审美理想
-
描述:
梳理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我们发现女性写作有着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一是对男权文化搭建而成的外部世界的反叛与颠覆,一是对女性自身文化痼疾的冷峻审视与批判。以历时性的眼光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三个时期,张抗抗的作品表现出从人道主义价值探寻、理想主义话语倾吐到人性丰富、和谐的精神性寻觅过程。与同时代的许多女作家一样,她的“作品序列有如镜像一般清晰地映照着新时期的文学流变,准确生动地切入着当下的文化语境,因此她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象征行为’的现实寓言”①。不仅如此,作家力图
-
寻觅宽容——读张抗抗的《情爱画廊》
-
作者:
范培松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乌托邦
情爱画廊
《情爱画廊》
爱情观
现实生活
爱情至上
女性文学
小说
审美理想
存在方式
-
描述:
书名为“情爱画廊”,理所当然一是写情,二是写画。情缘画生,画因情作,画是形,情是魂,两两相依,在书中构筑了一个情爱画廊。情爱画廊贮满了情,处处闪耀着动人的故事,不过,故事皆有些离经叛道。但它并不是对现实情爱的反叛,作者更多的是想把它作为明天的范本来介绍给读者。这部作品吸引了读者,所以它成为了畅销书。
-
略论解放区女性文学新的审美追求
-
作者:
施润梓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审美追求
丁玲
本土作家
《我在霞村的时候》
女性文学
解放区
审美理想
-
描述:
解放区是个崭新的天地,其创作队伍由本土作家和外来作家组成.与男性作家不同,女性作家中,本土作家奇缺,几乎全是来自国统区的“外来户”.虽然有的已成共产党人,但其思想基本上仍属小资阶级范畴.姓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文学修养,有的还出洋留过学(如陈学昭曾留法),一般都已取得一定的文学成就,有的在文坛享有盛名(如丁玲),她们到延安时,创作已形成一定的路子和模式.面对全新的生活,她们有着调整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审美认识与审美创造的矛盾统一关系问题,亟待解决,但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