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卡特对萨德的戏仿与颠覆
作者: 冯海青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颠覆   戏仿   萨德  
描述: 卡特对萨德的戏仿和颠覆涵盖三个层面:赤裸的色情叙事、反转的人物形象和扭曲的人物关系。卡特戏仿并颠覆萨德的"阳具"言说,揭示父权文化的逻辑谬误,再以"阴唇"言说者的身份表述女性特殊的话语和体验;卡特剪辑和重组萨德所推崇的"阳具型女性",将其逐一颠覆,进而重塑她所倚重的女性人物,建构其女性主体性;同为女性谱系的焚毁者,卡特的焚毁志在革除男权话语所构建的母女关系模式,从而在一种新型的母女关系基础上续写女性谱系。
从《雪孩儿》解读安吉拉·卡特的女权观
作者: 邵艳华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女权主义   《雪孩》  
描述: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26年的写作生涯并不算长,但其丰厚的著作足以见证一个女性对父权制的倔强叛逆.父权制下的女性人物要么被塑造为“屋子里的天使”,要么是“阁楼上的疯女人”,卡特则大胆宣称:“我干的事就是拆穿神话.”她很早就悟出了一个对她的创作意义重大的观念:“作家完全可以通过虚构另一个世间来表达自己对现世的想法,完全可以思索自身的存在状态却不必谈论诸如生活写真之类的废话.”她的作品里常常再现经典的身影,却又总是构成对经典(也就是对父权)的无情嘲讽和坚决反叛正因如此,经典童话故事成为卡特反拨经典的一个重要场
嘉年华 女性幻想 社会批评——论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紫姬的爱情》
作者: 卓慧臻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紫姬的爱情   重写童话   木偶奇遇记  
描述: 本文探讨安吉拉·卡特早期短篇小说《紫姬的爱情》,介绍其研究神话/童话的背景与妇女运动的渊源,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揭示小说在女权主义思潮下所表现出的社会批评意旨。
从安吉拉·卡特的作品看文化重塑与女性文学的创新性
作者: 陶园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性   文化重塑   安吉拉·卡特   女性文学  
描述: 安吉拉·卡特(文中将简称为安吉拉)是当代的作家,她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写作方法上,都与其他作品不同,尤其是其中的女性角色,强调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这是对女性文学的创造,具有重要的正面作用,本文将对安吉拉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对安吉拉作品中表现出来对女性文学的创新和对文化的重新塑造进行叙述,为研究女性主义、学习外国文学知识等相应人员予以有价值的资料。
《染血之室》中的女性哥特元素研究
作者: 郭立群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女性哥特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集》  
描述: 英国小说家安吉拉·卡特(1940-1992)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女巫”。她擅长经典童话改写,其作品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品《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集》更是备受瞩目。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主义、哥特和色情文学等方面对这部短篇小说故事集进行分析,但鲜有学者对其女性哥特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作品。女性哥特,作为一个文学传统,有两个标准可供参考,即“女性”和“哥特”。卡特的《染血之室》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鉴于女性哥特传统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卡特在
论安吉拉·卡特在其新童话中对女性形象的颠覆
作者: 苏静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安吉拉·卡特   《染血的房间及其它故事》   童话  
描述: 安吉拉·卡特被普遍视为是从事“解神话事业”的人。她新改写的故事集《染血的房间及其它故事》手法大胆、独特,可以有多种解读形式。卡特的新童话故事吸引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他们从哥特式、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角度来对其作品进行了分析,普遍认为卡特作品的女主人公依然是男权的受害者或激进的女权维护者。然而本文认为卡特并非想要将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而是寻求男女两性的平等,传达了男性与女性共容的理念,因此她所寻求的女性权力不是激进的而是理性的。本文将运用解构主义理论来阐述卡特是如何颠覆男尊女卑,寻求男女平等
《魔幻玩具铺》中空间化权力解读
作者: 曾佑强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魔幻玩具铺》   空间化权力  
描述: 1940年安吉拉·卡特出生在伊斯特本,她是最有创造性和争议性的当代作家之一。她也是20世纪具有独创性的女权主义作家。卡特对英国当代女性写作起到关键性影响。在她超过20年的写作生涯中,卡特致力于解构父权制神话中对女人天性的偏见。卡特推翻传统父权桎梏下机械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表达自我的形象,帮助恢复女性的真实、完整面貌。本文将从福柯的“空间”理论探索卡特《魔幻玩具店》中空间化权力。“权力”是福柯哲学思想中的关键词,探讨个人、团体、机构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他的著作《规训与惩罚》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权力的基本思路:
安吉拉·卡特《焚舟纪》中的城市意象研究
作者: 尹文君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安吉拉·卡特   女性心理  
描述: 安吉拉·卡特是以奇幻叙事而闻名的英国作家,一生创作9部长篇小说、多部短篇小说以及剧本、新闻撰稿若干。《焚舟纪》收录了其短篇小说共42部。这些短篇小说多以民间传说和经典童话故事为蓝本,加以成人化视角的改编,呈现出童话背后冷僻的真相,带有强烈的哥特式风格和女性主义特点,也被称之为“黑暗童话”。因此,卡特的作品自问世起,在备受赞誉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在西方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研究体系。相比于西方的丰富完善,国内对于安吉拉·卡特的研究起步就比较晚,直到1995年卡特的短篇小说才进入国人视野。尽管卡特的作品近年来在国内逐
寻求两性平等 ——对《马戏团之夜》的叙事符号学分析
作者: 孙慧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戏团之夜》   安吉拉·卡特   男女平等   格雷马斯叙事符号学  
描述: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英国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马戏团之夜》发表于1984年,集中体现了卡特多样的写作风格,包括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后女性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长有翅膀的名为苏菲?飞飞的女空中飞人的生活和奇遇。飞飞迷住了名叫杰克?华尔斯的年轻记者,后者为了能够近距离接触她从而揭露她是假的事实,不惜以小丑的身份加入马戏团的世界巡演之旅,从而跌落到他自己也未曾准备好要遇见的世界。国内外学者对《马戏团之夜》的研究颇多,但大多是从魔幻现实主义,狂欢视角,女性主义等角度来解析。本文尝试
安吉拉·卡特小说的女性书写
作者: 孙梅葆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神话   两性关系   安吉拉·卡特   女性书写  
描述: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20世纪英国当代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集记者、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于一身,其作品涉及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哥特式、女性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以独特的创作风格被视为英国最具创新力、最令人怀念的当代作家。女性主题贯穿安吉拉·卡特的一生创作之中,她将目光聚焦于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毫不避讳地深入到其她女作家不曾或不敢深入的领域,大胆率直地谈论乱伦、性虐、色情等话题。在她的眼中,女性的身体与欲望是女性主义写作和研究都不能绕开的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卡特多部作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