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学科建设】搜索到相关结果 66 条
-
女性学学科规范化的悖论:边缘与中心
-
作者:
张李玺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
学科规范化的
高校
学科建设
-
描述:
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大致经过了问题研究、项目运作和向学科化的努力这样几个阶段。也正是这些卓有成效的努力和积累,才有了我国女性学今天的成就。向学科化的努力,或者说要进入教育体制的中心,是近10年来女性学
-
论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的价值、作用和意义:以《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著目录总汇(1978-2004年)》为例
-
作者:
谢玉娥
来源:
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究
专题文献目录
女性/性别研究
学科建设
-
描述: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为有关研究者全面、系统地提示与报导有关学科或研究主题的文献而编制的目录。它是某一阶段女性/性别研究学科成果的总汇和缩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学科专题史和可以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料工具书,有着特定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
从他者阐释到主体建构: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影响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李娜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阐释
主体建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学科建设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为英美学派与法国学派。英美学派注重社会批判,强调女性自身的文化传统,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英美派文学批评的研究分布为三点:1.从女性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文学史;2.
-
英国大学女性学学科建设研究
-
作者:
刘晓芳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学
英国大学
学科建设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末,女性学首先在美国兴起,随着女性主义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女性学走上了学科建设之路。近年来,女性学学科建设在我国高校快速地普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其中不免存在
-
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
-
作者:
叶文振
来源:
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女性学
学科建设
-
描述:
本文在综述国内学者对女性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和评价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意义,揭示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
民族院校女性学科建设势在必行
-
作者:
郑玉顺
杨玉
戴成萍
来源: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学科
高等教育
民族院校
学科建设
-
描述:
本文对族院校女性学科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中国高校女性学科建设的进程与特征、民族院校开展女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民族院校开设女性学和女性人类学教学的设想等进行了探讨。
-
对中国本土性别社会学学科构建的几点前提性思考
-
作者:
胡晓红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提性
性别社会学
思考
学科建设
中国本土
-
描述:
在中国,性别社会学是在社会学和女性学的基础上形成的。80年代初期,社会学在中国的学术界得到复兴,发展的势头迅猛;无独有偶,在80年代后期,中国的妇女研究也兴起热潮,发展到现在,女性研究已经走出了"问题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理论的构建。为此,它寻找到了社会学这个理论背景和依托,构建出了性别社会学。那么,性别社会学的来龙去脉如何?性别社会学将有什么特色?以及性别社会学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是构建性别社会学必须思考的前提性问题。
-
“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
李东晓
阎华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发展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学科建设
-
描述:
“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对新形势下女性学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的思考
-
作者:
王晓丹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
女性学
教学方法
学科建设
-
描述:
女性学是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课程建设尚未规范化和系统化,大部分高校至今仍不开设女性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女性学教学中理念和目标的缺失,对该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推进学科建设的途径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从而间接促进了女生性格完善和潜能的开发。
-
探索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首届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高级研讨班观点综述
-
作者:
荒林
李爱云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中国
女性文学
学科建设
女性主义
-
描述:
探索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首届中国女性文学与文化高级研讨班观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