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子君】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子君与安娜的悲剧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李斗斗
来源:
学园·学术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爱情依附
女性主义视角
安娜
-
描述:
鲁迅《伤逝》中的子君与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两位女性,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年代和国度,对爱情都表现出了执著、义无反顾的热情,但都未能彻底走出爱情依附.在爱情中,她们将自己置于次要地位,而男性也将她们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最终导致她们人生的悲剧.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评判她们的悲剧形象,可以对二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比较.
-
从经典作品中探究女性的独立人格
-
作者:
曹金娜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女性独立
莎菲
林道静
-
描述:
纵观中国两千年的文学史,女性实际上处于历史的盲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使她们要求独立存在,争取独立人格。从五四开始,就有大量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这样的女性形象。但由于社会的局限,这些追求独立的女性有的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有的也没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社会进步,作品中独立女性形象趋于完善。但到现代社会中,独立意识在传承过程中有所迷失,而经典作品中独立精神可以启发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复苏。
-
子君与爱玛走向毁灭原因探析
-
作者:
李慧洋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爱玛
爱情
-
描述:
作为鲁迅唯一一部反映男女爱情小说《伤逝》,创作于1925年,在该中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子君这个在五四社会思潮影响下要求独立的新女性形象,而在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于1857年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中也有这样一位性格鲜明突出的女主角——爱玛,她们共同的结局都是走向了死亡。本文试结合作品,从两位女主角所处的不同社会时代环境、爱情观、性格特点三方面来探析这两位女性人物走向毁灭的原因。
-
以子君和嫦娥为例探讨鲁迅笔下女性的出路
-
作者:
武红霞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嫦娥
《伤逝》
《奔月》
女性
出路
-
描述:
《伤逝》是《彷徨》中的重要篇章,鲁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五四时期新女性的子君,《奔月》是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重要篇章,重新塑造了与娜拉结局相仿的女性人物形象——嫦娥,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读者期待两个方面来探讨鲁迅笔下女性的真正出路。
-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白草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高加林
农村女性
鲁迅小说
农村题材小说
中篇小说
五四时期
女性形象
工具化
女性人物
-
描述:
弃妇子君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大约有十三四个,其命运、遭际多不幸。这些人物,农村女性居多数,如祥林嫂、单四嫂子、华大妈与夏大妈、爱姑等,不是丧子,便是被休。知识分子女性仅有两位,其一为《幸福的家庭》(1924年)中的作家之妻,婚前笑迷迷,婚后眼睛
-
亦舒小说研究综述
-
作者:
李丽敏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研究者
女作家
大陆
亦舒小说
香港文坛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部分研究者对香港女作家亦舒的评价大都将其和金庸、倪匡置于一处,将其言情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小说出现在大陆,这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一定关系,20世纪80年代亦舒小说作为港台言情小说中的重要部分来到大陆,但直到90年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