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媒介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消费文化视野中的古镇媒介形象研究——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
作者:
杜珺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南水乡古镇
媒介形象
消费文化
-
描述:
消费是理解当代社会的一个非常中心的范畴。在大众媒介的推动下,大众消费文化成为个人梦想和公共生活之间的连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也在逐步迈入消费社会。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黄金周”、“节日消费”等等的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古镇旅游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古镇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一方面,媒介中的古镇形象是一个反映与被反映的综合体,它揉合了古镇宣传需要和对现实真实的反映;另一方面,媒介形象已经成为连接个人认知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重要纽带。因此,本文以古镇媒
-
女性网络红人媒介形象分析
-
作者:
管雪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形象
女性网络红人
网络传播
-
描述:
伴随着互联网的勃兴,越来越多的草根阶层借助网络自由、开放的平台,展开对话语权和自我认同感的狂热追求。网络红人风靡于虚拟世界,并借助超高的受关注度引起传统媒体的追捧,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女性作为网络红人中一个独特的群体,是吸引受众最多,也是受到议论最多的一个群体。自2003年木子美以性写作而爆红网络以来,诸如“芙蓉姐姐”、“天仙妹妹”、“流氓燕”、“凤姐”等女性网络红人层出不穷,她们或是凭借自身的先天优势而得到网友的青睐,或靠低俗、丑态的方式获取关注,成就自己,其中也不乏无稽荒诞之举。她们的相继
-
大学生媒介形象的框架分析
-
作者:
孙珂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形象
大学生
框架分析
-
描述:
在中国社会,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青年群体,大众媒体为之构建了一个天之骄子的形象。1999年中央政府做出高校扩招的决策,自此,大学的入学人数开始猛增,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一跃进入大众阶段,大学生的媒介形象也开始发生转变,大学生妖魔化形象、女大学生负面化形象,成为了外界热议的焦点。 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媒介形象为研究对象,针对外界所热议的大学生形象妖魔化及女大学生负面化的现象,提出了四个研究问题,分别为媒体到底建构了什么样的大学生形象,不同的被构建者是否拥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构建者是否在构
-
“她”博客中女性媒介形象研究:以知名女性博客内容为研究对象
-
作者:
刘立红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博客
媒介形象
女性自我形象
-
描述:
博客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媒体镜像。本研究运用量化统计和文本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大量女性博客(文中以“‘她 博客”指称)文本,最终证实博客中的女性媒体镜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整体上依然未能显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倾向;而且,这些多元化镜像在深层结构上也表现出同质性,女性形象的自我塑造最终难以摆脱父权文化的深度影响。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都市女性即便掌握自我言说的工具也难以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而尚未觉醒的女性意识又成为阻碍女性权利崛起的内在思想因素,除此之外,既定的媒介传播定律也加强了
-
《体坛周报》中的李娜媒介形象研究
-
作者:
章嘉奕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分析
《体坛周报》
媒介形象
李娜报道
形象建构
-
描述:
从1999年初入国际女子职业网坛到2011年法网夺冠,李娜为中国网坛开辟了一段新的历史,成为首位走出中国体制而成为世界级运动员的网球选手。鲜明的个性是李娜的标志,然而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她在接受褒奖的同时也饱受苛责。当今体育新闻报道通过解读新闻事件成为引导舆论的社会风向标。本文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李娜媒介形象塑造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专业报纸《体坛周报》为研究文本,以2004年至2013年间李娜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坛周报》通过话语建构的方式,完成了对李
-
女性主义视角下新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研究
-
作者:
杨丽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媒介形象
角色定位
第一夫人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由西方女权运动发展而来,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批判方法,女性主义迅速冲击了其他人文社科类学术研究,新闻传播学自然也不例外。<br> 随着媒介的发展,媒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媒介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来源,媒介也成了社会价值观的映射。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结合,其研究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第一夫人”是一国女性的代表,其形象代表了一个国家广大女性的生存发展状态,其媒介形象代表了社会的女性观念。通过研究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及其变化,试图剖析其背后
-
性别在电视广告中——性别的媒介形象对比
-
作者:
郑智斌
来源:
南方电视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广告
媒介形象
性别使用数量
人物身份
商业化
男女性别形象
角色类型分析
-
描述:
男女性别形象在电视广告中已被商业化,既强化了社会性别的“刻板成见”,也给传统男性形象带来了挑战,并启动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传播。总体上呈现为渐进的多样化性别形象扩展系。
-
见诸电视的我国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岭涛
王艳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化
妇女事业
公共话语空间
舆论引导功能
教育电视台
真人秀节目
媒介形象
女性形象塑造
形象分析
社会生活
-
描述:
随着我国妇女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女性在电视上的形象摆脱了单一的"高大全",正日益变得多样化,更加符合我国女性的实际情况,使电视成为解读我国女性"媒介化生存"的较好载体。电视在直接或间接帮助女性确立积极的文化身份的同时,也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能否获得自觉的文化认同产生着某种深远
-
“十七年”欲望镜像的生产机制
-
作者:
韩敏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镜像
消费欲望
反特片
生产机制
特务
媒介形象
新时代
女性形象
电影公司
-
描述: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生产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欲望横溢的时代。面对新闻中为了购买苹果产品,而卖掉自己身体器官——肾的高中生,我依然震惊于大众文化所产生的消费欲望对于一位社会化程度尚浅的年轻人的异化能力。正如社会学家郑也夫所说,我们今天既遭遇了旧时代的难题,也有新生代的困惑,新时代的困惑在于消费欲望的肆意横流,俘获众生的生活哲学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荒诞的生活镜像。
-
范式流变:对西方女性杂志学术研究的回溯
-
作者:
欧勤扬
李苓
来源:
中国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理论
女性主义研究
性别歧视
学术研究
女性主义文学
媒介形象
杂志
女性形象
研究范式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的女权主义运动达到第二次高潮。凭借着社会运动高潮,女性主义研究开始进入西方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并逐步在教育和研究领域产生影响,诞生了各个支流学派,比如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随着大众传播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