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就业】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西方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
-
作者:
黄育馥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家务劳动
社会运动
理论流派
女权主义者
西方女权主义
妇女就业
社会作用
社会地位
西方女权运动
-
描述:
女权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为争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开展的运动。它的目的通常是要消除父权制的影响,改变妇女在社会上的不利地位,更充分地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从18世纪末女权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到现在,两个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妇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日趋重要。本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出现了第二次高潮。而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又与其他一些社会运动逐渐结合,从而扩大了影响。与此同时,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内,女权运动也取得了发展。马
-
妇女就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
-
作者:
詹朝力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者
就业高峰
社会劳动力
社会经济问题
综合治理
社会经济发展
妇女就业
劳动制度改革
社会经济条件
就业率
-
描述:
当前,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又一轮就业高峰的到来,我国的妇女就业难已成为更引人注目的问题。 一、妇女就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第一,就业本身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不论男女劳动者,其就业率的高低,从总体上讲,取
-
时代不同了,男女还是不一样
-
作者:
潘锦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
就业问题
女职工
经济改革
性别歧视
中国妇女
乌托邦
妇女就业
劳动力市场
女大学生
-
描述:
近十年来。妇女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邱庄妇女回家、企业优化组合过程中竞争下岗的女性多于男性、女大学生分配难、招工招生中男士优先等等形成了特殊的中国妇女就业问题。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妇女就业问题不同,中国妇女就业问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妇女,尤其是城市女职工一直生活在乌托邦理想的双重保护之中,一是“人人就业”的乌托邦理
-
妇女解放理论上的失误
-
作者:
刘光权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观点
妇女参政
低效益
经济规律
平等竞争机制
妇女就业
低工资
解放初期
农村妇女
妇女解放理论
-
描述:
建国后,我们在妇女解放问题中,一直用一种肤浅的理论观点看待妇女解放问题。现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我们自认为已经解决或已基本解决的问题又重新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几年来,尤其是从1988年开始,随着优胜劣汰、平等竞争机制的出现,妇女参政、妇女就业等问题出现了危机,它震
-
漫话当今美国妇女
-
作者:
汤国维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和党
大男子主义
美国妇女
平等权利
同工同酬
性别差距
妇女就业
修正案
民意调查
支持率
-
描述:
最近,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美国妇女的境况正在得到改善。在被调查的妇女中,绝大多数对她们当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她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作为、有抱负,希望干一番事业,并对前景充满乐观情绪。然而,正如美国舆论指出的,在大男子主义依然盛行、妇女仍未受到“同工同酬”待遇的情况下,对广大美国妇女们来说,也只能说是有喜也有忧。
-
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对妇女的影响
-
作者:
张世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务
产值率
增长值
妇女素质
第三产业发展
蓬勃发展
妇女就业
农村妇女
从业人员
妇女们
-
描述: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加大了投入,扭转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好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率和就业率分别比1980年增长7.2%和5.6%。根据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第一、第二产业,达到9%;增长值将达到 110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 35%以上,从业人员将达到2亿人,占从业人员总数30%左右。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个新的更为可观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潮即将到
-
男女就业平等与妇女就业保障
-
作者:
孙光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市场
反歧视
性别歧视
女性劳动力
歧视行为
社会保障制度
生育保险基金
妇女就业
社会保障原则
商品经济原则
-
描述:
一波澜壮阔的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为妇女施展自己的才能,构筑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商品经济广泛而深入的发展,使多年来蕴藏在妇女身上的潜力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许多没有出过村口的农家女子在商品生产的舞台上大显身手。生产能手、专业户、企业家的行列中,增添了不少妇女的名字,她们创造的业绩令人瞩目,令人赞赏。
-
市场经济体制下妇女就业模式初探
-
作者:
章黎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女职工
择业竞争
部分妇女
中国妇女
劳动就业
妇女就业
妇女劳动
就业模式
模式初探
-
描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被引入了中国经济生活。这一体制的确立,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也猛烈冲击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种模式。长期以来形成的妇女广泛就业,终身就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妇女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中已经失去了“铁饭碗”,更多的妇女面对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而惶恐不安。现实赋予社会理论工作者以责任,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妇女劳动就业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