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98 条
-
论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圣经》批评
-
作者:
姚桂桂
来源: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权主义
《圣经》
《圣经》批评
-
描述:
作为美国最为权威的宗教教义之一,《圣经》被男权主义者充分利用,为他们维护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提供神圣的依据。为了消除这一性别歧视的宗教根源,19世纪美国一些女权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圣经》展开了批评
-
刘索拉小说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赵娅婷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刘索拉,音乐家,极富个性的业余女作家,其文学作品常给人新奇与震惊。她近期的两部小说风格迥异,既有满含沧桑、充满文化反思的女性悲剧意识的历史题材,又有洋溢着生命力的现代经典爱情主题,都无不其新锐的先锋姿态和不倦的探索精神。而这两部作品中的共同之处体现在对女性历史、命运以及个性的悲悯和关怀。
-
浅析海明威的“厌女症”情结
-
作者:
陈小艳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症
女权主义
弗洛伊德
海明威
-
描述:
文章认为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一书中女性的形象可以分为两大类:具有强烈支配欲的泼妇和极度顺从的小甜心。女性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总是“失声”的并被客观化为表现男性需求的标志。女性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男性在情感和道德上的需要。海明威的“厌女症”情结深受家庭影响的海明威将对母亲的厌恶投射到了作品中的女性身上,他歪曲贬低丑化女性形象,过分渲染女性的危险与不祥,把女性当做死亡与痛苦,而不是当做生命和快乐的象征。
-
李渔戏曲女权主义思想的现代诠释
-
作者:
杨瑛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李渔
戏曲
-
描述:
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戏曲家,他作品中的女性有勇有谋、敢爱敢恨,勇于追求男女平等和婚姻幸福,突破了中国几千年以来文学作品女性形象的传统,具备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基本特征,对其思想的现代性、超前性进行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
女权主义视角下对天后赫拉的解读
-
作者:
牟彩霞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希腊神话
赫拉
-
描述:
希腊神话中的女权意识长久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鉴于此,本文拟以赫拉为例,分析她为争取自己的权利所进行的各种反抗行为,展现赫拉所体现出的女权主义意识,以期为诸多希腊神话中的否定性女性形象正名。
-
浅析《威尼斯商人》对于女权主义的诠释:以鲍西亚为例
-
作者:
桑琪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鲍西亚
女权主义
威尼斯商人
-
描述:
莎士比亚如何刻画这一完美的女性,鲍西亚还是无法脱离男权社会的控制,仍旧受到当时男性地位的压迫.本文就将从女权主义入手,力求全面地分析鲍西亚这一女性形象的特点.
-
经典童话中女性典型形象分析——恶魔形象
-
作者:
曹静怡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典童话
女权主义
西蒙娜·德·波伏娃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民间传说的一种,经典童话承载着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惯。根据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理论,经典童话中的女性形象被分成两种典型:天使形象和恶魔形象。该文着重描述了恶魔形象的特点,以及
-
论《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
-
作者:
刘鸽
来源:
经营管理者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反抗意识
女权主义
-
描述:
的女性爱情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位值得歌颂赞美的女教师形象。文章中以简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将其追求平等自由的反抗精神贯穿整部小说始未。本文在此背景下论述《简爱》中女权主义的反抗意识。
-
女权的独立宣言与挑战:《简·爱》与《野藻海》比较研究
-
作者:
李金奎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后殖民主义时期
维多利亚时代
女权主义
-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20世纪英国女作家琼·里斯分别在自己的小说《简·爱》和《野藻海》中演绎了一个为争取女性的自由平等,向男权社会发出对抗呼声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但小说对女权主义思想的重大启示作用和意义却是相同的。
-
试析《小城畸人》中的男性形象
-
作者:
周丹
陈晓楠
来源:
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城畸人》
父权制
男性形象
女权主义
-
描述:
《小城畸人》中的女性形象历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很少有人关注这部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本文将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致分为三个类型进行阐述,即父权制影响下的父辈的男人们,女权主义冲击下的青年一辈的男人们以及突破传统和自我的乔治.威拉德。
<
1
2
3
...
9
10
11
...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