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姜文电影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徐雅宁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姜文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涉及电影、文化、性别等多个领域不同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创造,试图颠覆传统的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电影语言,建立起女性电影独特的叙事话语。姜文电影多以强硬男性主人公为中心,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是男权文化的反映。对姜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探讨其如何被简化为一个符号或景观而存在于男权世界的阴影中。
从易卜生到萧伯纳谈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发展
作者: 邢芳榕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萧伯纳   女权主义   易卜生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权主义蓬勃发展,这也反映在当时的戏剧作品中,并开始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开创了反映女性独立意识的先河,并深深的影响到以萧伯纳为代表的很多开始以女性形象为主
《幽灵之家》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倩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幽灵之家   伊莎贝尔·阿连德   拉丁美洲   女权主义  
描述: 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的作品《幽灵之家》以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三代女性的命运为中心,讲述了整个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大变革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反思祖国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变迁。小说中的女性们风采各异,她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反抗男权主义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平等,领导着拉美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壮大。
论易卜生影响下中国“娜拉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梁玉洁   来源: 河池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五四”话剧   中国式“娜拉”   易卜生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易卜生的女权主义,中国话剧家深受《玩偶之家》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娜拉剧”。中国式“娜拉”形象多样、各具特色:她们或激烈抗争选择“出走”,或逆来顺受忍受命运,抑或是发生了异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极速变换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其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等权利的心路历程。
西方男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的差异
作者: 杜娟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男性作家笔下的女人和女性作家笔下的自己虽然同样描写女人,却有着不同的诠释。男人把女人看做附属品,她们的形象是理想化的,或是温柔的天使,或是邪恶的魔鬼,男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人;而女人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不甘受命运摆布而逐渐反抗男权社会,她们渴望平等,要求独立,女性意识也随之日益觉醒,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学。
从Mulan中女性形象的文化误读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作者: 邵艺楠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文化误读   文化霸权   个体主义  
描述: 文化误读是人们在面对他种文化时,常按照自己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去解读,从而导致他种文化被曲解的一种现象。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有时候掩藏于文化误读背后是他种文化的入侵和文化霸权的推行。本文就分析美国动画片 Mulan 中花木兰女性形象的有意误读和美国强势植入个体及女性主义的价值观来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论《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反抗的不彻底性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不彻底   女权主义   《女勇士》  
描述: 《女勇士》是汤亭亭的成名作,也是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其中反映了从近代中国到美国唐人街中国女性及华裔女性的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为女性的发声和抗争做出了贡献。但是《女勇士》是一部真正的女权主义作品吗?里面的人物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吗?个人认为并不尽然。
广告中女性形象批判的文化反思
作者: 鞠惠冰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性别歧视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论述多集中于探讨女性的形象、角色与性别歧视的倾向 ,但以此而否定广告文化则失之于偏。因为广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特质 ,广告是在援引素材而非创造形象。广告极为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 ,它们反映了“性别的展示”。如果要走出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误区” ,必须把力量集中于文化的层面
论影片《霍元甲》对女性形象的掩饰
作者: 牛柯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霍元甲  
描述: 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的视野里,以影片和观众的凝视为中心,电影实际上满足了男性—父权世界一种相互认同的“窥淫”的快感。香港电影《霍元甲》中,女性温婉善良,多承担着引导和拯救男性的角色功能,虽然已经意识到对女性形象的忽略,然而在具体呈现中,仍然落入男权主义的叙事模式。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片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在貌似突出女性地位的外壳下隐藏的男权话语的真正表述。
解读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
作者: 闫欣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女权主义   民族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的影响。她的小说从题材到主题都渗透了民族女权主义思想。她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美国社会最低层,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新一代黑人女性形象。她呼吁社会改变对黑人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同时希冀黑人妇女除历史与
< 1 2 3 4 ...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