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研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瑾   刘江娜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女性美   女性主义研究   刻板印象   西方女性主义   直接影响   女性形象   世纪初   男性视角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女性主义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18世纪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两次高潮: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工作,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
中国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探析
作者: 林姗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新闻传播学   当代中国社会   女性主义研究   大众媒介   传播学研究   媒介研究   女性形象   变化发展   女权主义运动   妇女研究  
描述: 处于转型中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可以说是社会成员思想态度与价值取向转型的集中体现,女性主义思潮和新闻传播学研究都在这一语境中变化发展,而两条动态曲线的交汇点——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广告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广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期   妇女形象   广告商   黑名单   习惯性   西方   女性形象   发展   世界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性,也许是不必翻译而为世界所通用的少数几个专有词汇之一,很长时期以来,对有关性的题材特别是女性形象的运用,一直是广告界的一种习惯性做法。但在西方,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这种做法正在经受着严重的考验。因为在女权主义者们开列的歪曲妇女形象的“黑名单”中,广告常常被认为是罪魁祸首。由于麦迪逊大街上的广告商们如今已很难把握一
谈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黎慧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六十年代   妇女形象   文学传统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批评家   文学史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近年来,评介西方当代文论的书籍竞相出版,却很少有人探讨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尽管知道这个术语的人不少,但大多数人不大了解其真正涵义。什么是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呢? 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权主义运动在文学批评上的反映。它的着眼点是女性在文学及文学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为了修正传统文学及文学批评观,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不仅对所
论贝蒂·弗里丹对弗洛伊德妇女观的批评
作者: 张晓玲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理论   阉割情结   社会环境   美国妇女   女权运动   层次优势   弗洛伊德   妇女观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dan 1921——)是当代美国妇女运动之母。1963年,她的重要著作《女性的奥秘》问世,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本著作如同西蒙娜·德·波娃的《第二性》一样,已成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经典著作。1995年,她不顾74岁高龄,亲赴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再次引起世人注目。弗里丹在女权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其《女性的奥秘》一书奠定的。这本著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弗洛伊德妇女理论的猛烈批评。这一批评在当时对把弗洛伊德理论奉为《圣经》的美国理论界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
漫谈女权主义批评
作者: 沈建青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性别歧视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父权意识   女权主义运动   第二性  
描述: 所谓女权主义批评,即意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文学进行重新评判。它是近二、三十年欧美文坛上具有强大势力的文学批评流派。它以性别和权力为中心议题,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建构男女两性平等的文学史为目的,向二十世纪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视角、广阔的文学视野和富有革命性的批评方法。 女权主义批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部女权主义的经典著作。一是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的《第二性》(Le Deuxi~me Sexe,1949),二是美国贝蒂·弗里登(Betty
简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孙钦芬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性别歧视   文学批评方式   女权主义批评   文学史   批评方法   自我形象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文学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今日崛起于西方文学界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具有强烈政治性的文学批评方式.它试图抛弃男性文学批评的标准和理想,用妇女自己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以打破传统文化性别歧视的束缚,确立女性真实的自我形象,创构妇女自己的文学.它为二十世纪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评视野和批评方法.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