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权主义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102 条
-
来自生活的雕塑作品:记美国女雕塑家杰基·温森
-
作者:
陈洛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作品
现代艺术博物馆
方体
女权运动
艺术家
妇女运动
工作室
女权主义者
雕塑家
-
描述:
来自生活的雕塑作品─—记美国女雕塑家杰基·温森[美]理查德·卡列娜陈洛加译徐祥勇校杰基·温森(JackieWinson)坐在苏荷的工作室里,象母亲谈论孩子一样讲起她的28件作品。现在北卡罗来纳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这位50岁女雕塑家的作品巡回回顾展,这是...
-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
作者:
刘墨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现象
语言
性别歧视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性名词
父系文化
妇女社会地位
英语
人称代词
-
描述: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特别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甚为敏感。词汇作为一种体系,属于历史范畴,每个词所具有的属性,都隶属于一定的历史时期。通过对词汇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词汇的变化就像晴雨表,总是记录着变革时代脉膊的跳动,反映出社会情貌、风尚和变革。就英语而言,我们可看出许多对女性歧视的语言现象,但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妇女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语言这种性别歧视现象也越来越少,从而使语言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上起了更大的作用。
-
西方妇女学研究概述
-
作者:
蓝瑛波
来源:
学海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女性意识
学术研究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妇女学课程
社会学
女权主义观点
研究概述
西方妇女
-
描述:
西方妇女学研究概述蓝瑛波70年代妇女学在美国蓬勃兴起,并迅速传播到加拿大、欧洲等西方国家,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进入80年代以后,亚洲各国也掀起了妇女学研究浪潮。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有从事妇女学研究的组织或机构。我国的妇女学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随着...
-
女权的呼声——试评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糊墙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妇女文学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理解和信任
丈夫
妻子
女权思想
-
描述:
作者吉尔曼是一位激烈的女权主义者,《黄色糊墙纸》是她的代表作。作品中她将矛头指向以丈夫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为此她选择了一个中产阶级的“模范丈夫”为抨击对象,使女权呼声更加嘹亮,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丈夫的男主人公似乎是尽职的,妻子也确信丈夫对自己是爱怜的,并努力调整自己来适应他。其实他们的爱情缺少理解和信任,他们的婚姻关系被异化了,结果致使妻子成了疯子,这里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原因。
-
改变世界看待女性的目光──访美国马里兰大学妇女研究系主任克莱尔·莫赛斯教授
-
作者:
蔡一平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研究
系主任
学术研究
马里兰大学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改变世界
妇女研究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改变世界看待女性的目光──访美国马里兰大学妇女研究系主任克莱尔·莫赛斯教授
-
美国女权主义者改变体育教育中性别歧视的斗争
-
作者:
时春荣
来源: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育组织
大学体育联合会
体育活动
性别歧视
体育运动
体育教育
女权主义者
女学生
领导者
妇女运动
-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女权主义者开始进行改变教育领域性别歧视的斗争。其中反对在教育领域的体育方面存在的严重性别歧视现实的斗争最为尖锐,取得的成果也最为明显。
-
一个穿透墙纸的声音──评夏洛蒂·珀·吉尔曼和她的《黄色糊墙纸》
-
作者:
陈姝波
来源: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糊墙
父权制社会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夏洛蒂
父权制文化
知识女性
父权制婚姻家庭
短篇小说
女同胞
-
描述: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著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兼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短篇杰作.作者在该文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维妙维肖地讲述一位敏感、有事业心的知识女性在父权制婚姻家庭里长期受压抑、遭排斥,逐步被逼上精神崩溃边缘的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从而揭示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本文旨在介绍这位易被忽视的女权主义作家,挖掘她这篇杰作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
荷兰的女权杂志
-
作者:
郭宏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者
妇女运动
同性恋
大众传播媒介
荷兰
女权主义观点
妇女研究
女权主义运动
-
描述:
70年代女权运动再起,但大众传播媒介为男性所主宰,许多女权观点不为人所理解,因此建立女权主义者自己的传播媒介势在必行。近20年来,荷兰女权主义者已取得很大的进展:70年代在8个城市相继建起了妇女书店;众多的妇女学术研讨会也组织起来了;女权主义出版社以及女权电影发行商也诞生了。
-
批判与扬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怎样在中国确立的
-
作者:
宋兆静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妇女问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妇女参政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非马克思主义
妇女运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五四时期
-
描述: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从传播到作为完整思想体系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艰难的过程。当时,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立的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压制女性的封建礼教的妇女观;二是资产阶级女权主义;三是无政府主义的妇女解放观。以李大钊等人为代表的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其他进步人士所承担的首要使命,就是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批判与扬弃。
-
美国妇女:继续前进还是向后转?
-
作者:
陈一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胎权
继续前进
美国妇女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者
向后转
妇女权益
妇女权利
女性
里根
-
描述:
1991年,美国《华尔街杂志》的记者,帕里泽尔文学奖的得主、也是多家刊物撰稿人苏珊·法拉第的《阻击》(Backlash)一书在纽约出版,立即引起了妇女界的轰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兼妇女与性别研究所所长D·L·罗德称:“这本书以卓越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鞭辟入里地剖析了横在妇女解放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克朗出版公司为该书写的评介称:“这本书令人震惊地揭示出过去十年间妇女在美国生活与文化中处于何等飘浮不定地境地。作者证实说,在许多方面仍是‘第二性’的美国妇女,正在被无形的鞭子逼迫着后退。一
<
1
2
3
...
6
7
8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