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伊莱恩·肖沃尔特之研究
作者: 俞倩   容新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伊莱恩·肖沃尔特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职业生涯和事业成就几乎与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同步发展。她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最大贡献和理论成就是挖掘了女性文学传统、创立了"女性批评"、倡导了女性文化。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是妇女文学史的一部开拓性著作,是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撰写的第一部英国妇女小说史,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里程碑。
关于九十年代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化理论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研究  
描述: 九十年代女权主义批评体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是批评的视域相对缩小,基本上集中于女性文学;二是从西方现代多元化理论的运用上寻求突破。究其成因在于时代、社会、文学及批评多方面的友展以及创作和批评主体构成的变化。女权主义批评因此进入了一个迥异于八十年代的新阶段。
为了世界更美好——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
作者: 李英翠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批评   困惑  
描述: 论述了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中面临的三种困惑 :无法确定革命对象 ,而间接带来理论根基散乱、没有体系 ,并张扬“女性意识” ,导致审美意识的单一、封闭。因中国注意了“本土意识”,这些难题在女性文学中有所避免 ,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仍步履维艰
伊莱恩·肖沃尔特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贡献——美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巡礼之一
作者: 顾红曦   来源: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作家   女性文学传统   女权主义批评  
描述: 伊莱恩·肖沃尔特是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职业生涯和事业成就几乎与美国女权主义批评同步发展。她对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最大贡献和理论成就是挖掘了女性文学传统、构筑了妇女文学大厦、创立了“女性批评”,倡导了女性文化。因此,对她的女权主义批评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能使我们知微见著地了解到美国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为我们审视、反思中国当代妇女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
海斯特·白兰:一位超越其时代的完美女性
作者: 沈萌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霍桑   海斯特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出生于1804年7月4日,纳桑尼尔霍桑与赫尔曼.梅尔维尔,亨利詹姆斯以及马克土温一起被列为19世纪美国最好的男性小说家。其代表作《红字》更是使得他在美国文学史上永葆盛名。该小说以17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作为一个通奸者的命运起伏。霍桑通过以海斯特为代表的当时女性命运的描写,对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命运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海斯特白兰的行为表现以及内心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在霍桑的刻画下,她已具备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这使得她成为了一个超出其自身时代局限的新女性。作为一个
阴差阳错造就的喜剧——白行简《李娃传》的女权主义批评
作者: 唐桃   来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喜剧   李娃   女权主义批评   男性气质   《李娃传》  
描述: 不同于男性作家经常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李娃身上表现了更多的女性自我意识,但其在与荥阳公子的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立、成熟、理智、冷静、主动、掌控昭显的却是传统价值观念中的所谓"男性气质",《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不仅是民间趣味的胜利,更是"男性气质"优越性的曲折表现。
女萝秋扇的悲剧:蒋防《霍小玉传》的女权主义批评
作者: 唐桃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霍小玉   理想女性   女权主义批评   空洞化   《霍小玉传》  
描述: 霍小玉是按照男权意识形态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出身、容貌、品性、言行无不体现男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但霍小玉形象在被男性作家“理想化”的同时其实也在被“空洞化”,作者蒋防从男性中心主义出发,在有意无意间漠视霍小玉的自主意识和生命意志,把其塑造成为甘愿为男性牺牲一切的爱情奴隶。霍小玉形象表面的理想性与深层的空洞性一体两面,或许均源于男性作家对女性群体的无知和想象。
女权主义批评下女性动画形象的重生
作者: 李艳芳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动画创作   颠覆性阅读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话语权  
描述: 女权主义批评是当代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向迄今为止的全部传统的文化、文艺观、价值观和批评尺度挑战,以颠覆男性中心秩序,使女性文化升上历史的地平线。故本文借助女权主义批评方法,以女性身份介入影视动画研究话语,通过梳理国内外动画中的女性角色,将其进行系统地分类,揭示她们是如何被父权文化整合以至沉默、失落的女性形象,重新解读各类女性角色,从而摆脱父权文化在文化创作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首先在第一章里,从女权主义批评的源流,到女权主义影像批评的发展,笔者追溯了影像批评中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史,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分
对当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反思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评   女性意识   文本政治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描述: 从西方女权主义批评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的流派、阶段出发,认识女权主义批评的基本原则.对九十年代女权主义批评进行分析,总结出它与八十年代不同的两个特点:一是批评对象范围缩小,演化成女性文学研究,二是批评操持的话语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更多地依托和阐释英美女权?
赫斯顿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杨道云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斯顿   阿维   女权主义批评   婚姻   女性形象   露西   珍妮  
描述: 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对美国20世纪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三部长篇小说《乔纳的葫芦蔓》、《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苏旺尼的六翼天使》中的女主人公露西、珍妮和阿维如何冲破父权制社会的束缚,不断寻求自我意识的奋斗历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赫斯顿在其长篇小说中刻画了三类女性形象:救赎的“圣母”、抗争的“魔鬼”和顺从的“天使”。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