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90 条
-
论《奥赛罗》中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
作者:
刘鑫都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奥赛罗》
女性
-
描述:
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在世界文坛也是一位文学巨匠。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对女性的看法是守旧的、遵循传统观念的。如果说他对女性的看法确实有所进步,那么他只是在男性霸权内
-
《金瓶梅》主要女性婚恋生活观浅探
-
作者:
钟筱佩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成因
《金瓶梅》
婚恋观
女性
-
描述:
潘金莲、李瓶儿、孟玉楼与吴月娘作为《金瓶梅》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在晚明日益繁华的商品文化与重欲轻礼的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她们的婚姻观较传统观念来说,既有突破,又始终难以摆脱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方面
-
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图谱
-
作者:
景淑娥
来源:
现代妇女(理论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雀
宿命
女性
-
描述:
在当代文学中,葛亮是最被看好的“纯文学”作家之一。本文以他的长篇小说《朱雀》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叶毓芝、程忆楚、程囡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讨论其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宿命的传递,并通过“朱雀”的特殊象征来传达葛亮宿命式的书写。
-
女性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
作者:
杨艳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
女性
-
描述:
社会保障的初衷是为了有效的缩小不公平的结果分配,从而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女性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绝对重要的部分,女性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着女性自身的幸福生活,关系着后代子孙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此对女性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万分迫切的。
-
近现代在华外国人研究中女性角色的缺失
-
作者:
张馨元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华外国人
缺失
女性
-
描述:
从1840年到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有扮演各种角色的外国人参与过历史的演变。对于外国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我国学者已经作过一些深入研究,但是纵观研究的总体状况,发现对在华外国女性的研究是一个缺失部分。本文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时期总结后,探究了其中的原因。
-
浅谈女性的性别意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作者:
于丹霞
来源:
办公室业务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女性
性别
-
描述:
女性主义艺术史的发展起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确切地说,它是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中发展出来的。1971年,琳达·诺克林发表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作为女性主义首次在艺术领域对男权
-
从玛蒂尔德的际遇看当时法国女性的处境
-
作者:
侯晓艳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蒂尔德
觉醒
女性
不独立
-
描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解读逐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笔者也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认为玛蒂尔德其实就是男权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妇女,作者塑造她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与城市关系刍议
-
作者:
李冬梅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城市
女性
-
描述:
“城市是有性别的”,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与女性的关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和与交融.一方面,城市作为一种生存空间和文化背景,为女性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也毫不吝惜地为女性写作提供
-
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崛起及其意义
-
作者:
王宇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性别书写性别
乡土叙事
女性
-
描述:
女性乡土叙事是新世纪头十年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一股崭新的创作潮流。其表现形态、文化意蕴,与以往的女性文学,或以男作家为创作主体的"乡土文学",都有很大差异。一方面,它将性别意识带入一向由男性垄断的乡土
-
女性生命意义的哲性思考:苏青、张爱玲小说“自我生命经验记忆”的叙述特点
-
作者:
雷水莲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理想
生命理想
自我理想
女性
-
描述:
苏青、张爱玲是“孤岛”时期上海都市女性文学的两朵奇葩。在“孤岛”这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她们在残酷的政治现实之外,重新发掘了战争中被忽略的“身边”元素,在爱情、婚姻等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的这些所谓
<
1
2
3
...
15
16
17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