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3488 条
-
萨拉的隐匿与女性的困境:从《法国中尉的女人》说起
-
作者:
朱琼彦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拉
自由
存在主义
女性
-
描述: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当代小说家福尔斯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萨拉富有个性,坚强独立。她不容于维多利亚时代,以自己的方式与时代抗争,追求精神的独立和个体的自由。本文以存在主义和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萨拉这个独特的女性形象,由此分析现代女性所处的困境。
-
林白与陈染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
-
作者:
王紫星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
林白
性别意识
女性
-
描述:
林白、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她们通过对传统男权意识主导下的社会生活进行探讨与分析,进一步肯定了现代女性的自我价值。她们颠覆了传统温顺贤惠的女性形象,成为具有复杂情感世界、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另类"女性。
-
从希腊神话传说看古希腊女性社会地位之变迁
-
作者:
宋媛媛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腊神话传说
变迁
社会地位
女性
-
描述:
本文从希腊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入手,描述了希腊妇女形象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程,简要论述了希腊妇女地位由母权制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到处于私有制地位被奴役的"女奴"地位的演变过程。
-
“三言”中女性悲剧的审美特征探析
-
作者:
陈富泉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三言”
悲剧
女性
-
描述:
冯梦龙在"三言"中着力塑造了许多有着独特魅力和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但这些女性的故事多以悲剧结局告终。纵观"三言"中描写女性悲剧的篇章,无论是人物的刻画、情节的编排,还是悲剧结局的设计,均体现了中国悲剧所蕴涵的独特审美特征。
-
《诗经》女性美及其审美价值
-
作者:
王杰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诗经》
审美价值
女性
-
描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涉及的女性形象集中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女性美,展现了女性的仪表美、品德美及体态美,反映了周人对女性美的追求标准,这种标准对后世女性的审美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
女性的局限:评《占有》中的女性
-
作者:
王玲丽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局限
生存现状
女性
-
描述:
安﹒苏﹒拜厄特在她最成功的小说《占有》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的后现代手法塑造过程中,作者不仅保留传统,还引发了对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本文从作者塑造不同女性类型出发,揭示女性不同的生存现状和颂扬女性力量和韧性,从而更加了解这部作品的魅力。
-
选择背后的人生冷暖:试论孙惠芬笔下乡村女性的人生选择
-
作者:
牛婉若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选择
乡村
女性
-
描述:
孙惠芬笔下塑造了一系列乡村女性形象,她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乡村、城市、现实、理想,成了她们命运中的关键词汇,孙惠芬以敏锐的笔触洞悉着乡村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及所做的不同人生选择,及表现乡村女性在实现自我解放路途中的执着探寻
-
消费社会中“被物化”的新潮女性: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
-
作者:
夏古华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
消费社会
悲剧
女性
-
描述:
菲茨杰拉德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位负面的女性形象,她们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人生目的,经历了深刻的物化过程。基于消费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小说中三位主要女性人物“被物化”的道德价值观和“被物化”的恋爱婚姻观,探索她们被物化的根源。
-
解读《简·爱》中的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
作者:
陈鹤天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简·爱》
婚姻观
女性
-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本文在这部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下,着重分析作品中简·爱的性格、婚姻观及其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
扫描中国男性作家眼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金玉
来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女性
创作观
-
描述:
本文从宏观视角梳理中国男性作家结构生活,塑造理想女性形象的变化过程,从而论述这种变化发展是男性作家在与时俱进中自觉、严肃、公正、客观地丰富女性形象内涵的结果。启发人们思考:“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醒来,就不会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来精确地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