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身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女性身份认同探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丁梓津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压抑性暴力
女性身份
自虐
畸形母女关系
-
描述:
本文以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作品《钢琴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及拉康˙雅克的镜像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理论基础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其中所体现的女性身份认同。 作为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大胆的性描写和激烈的政治批判一度在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但这些特点也正是她本人及其作品的深刻性所在。 《钢琴教师》被耶利内克称为是自己的“半生传记”。在这部带有自传
-
翻译中女性身份的建构——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
-
作者:
李传华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建构
女性身份
-
描述:
翻译和性别研究的结合并非偶然。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性别意识。女性主义者们寻求反抗和颠覆父权统治,这与翻译研究者们想要为翻译正名的想法不谋而合。长久以来,翻译也处于话语的边缘地位。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原作对译作具有等级上的权威,前者是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后者是地位低下、附属派生的女性,因此翻译和女性常常被一起提及。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以来,从文化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层出不穷。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并发展的,构成了文化视角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