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话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感动中国》获奖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范钊
李妍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感动中国》
女性话语
女性主义
-
描述:
《感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本文通过对历年获奖人物的社会角色解析,分析当今社会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建构。
-
媒介融合下大众传播对女性形象的影响
-
作者:
张嘉佳
来源: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符号平等
多元视角
女性话语
传播视角
-
描述:
现代传播不仅是传播技术的飞跃,也是传播话语的转换.女性传播话语的独立是文化多元的外化,也是民主进程的标志之一.
-
《龙子》中女性话语介入资源的积极话语分析
-
作者:
丁莉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话语
介入系统
积极话语分析
-
描述:
赛珍珠的《龙子》描写了"南京大屠杀"前后林郯一家的悲惨遭遇与抗争过程。小说塑造了几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但并未引起多少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尝试运用语言学方法,即从Martin创立的评价理论下的介入子系统出发,对《龙子》中的女性话语介入资源进行积极话语分析,通过积极建构性的分析表现赛珍珠对历经磨难却又顽强抗争的中国妇女的敬重,进而揭示其鼓励女性追求家庭责任和自我实现二者和谐的相应女性观。
-
《玲珑》女性话语狂欢中的男性形象建构
-
作者:
贾海燕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玲珑》
女性话语
现实困境
-
描述:
《玲珑》杂志在塑造完美摩登女性形象之外同时建构了一个负面的男性形象,并对之大加声讨。在压迫/反抗的女性话语逻辑支配下,男性被建构为施虐者,女性在话语狂欢中完成对男性的反抗和讨伐。然而,话语狂欢终究不能解决现实困境,女性批判男性,寻求自主的同时,却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商业资本的陷阱。《玲珑》杂志中的负面男性形象建构以及女性对男性的话语暴力揭橥了20世纪30年代都市女性面对男性时的复杂心态,映射出她们在消费浪潮、大众传媒与外来文化的轮番刺激下的欲望和挣扎。
-
浅析《小镇畸人》中女性话语构建的坎坷路
-
作者:
齐昂昆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宗教观
女性话语
父权统治
-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时代女性为建构话语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当时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国社会——父权制度统治下女性的出路到底在何方?在此以《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对传统宗教观的重塑为视角,浅析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如何消解父权意识,将女性的话语从父权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展示出独立的女性话语表现形式,最后表现出那一时期女性话语建构的无目的性和女性的悲哀。《小镇畸人》为后来现代主义作家对女性形象和地位的描写开创了先河。
-
聆听女性话语──《珀涅罗珀纪》中的女性叙述声音
-
作者:
邵珊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珀涅罗珀纪》
叙述声音
-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纪》将话语权给予以珀涅罗珀为代表的上层女性和以十二女仆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从女性视角改写荷马史诗《奥德赛》,女性话语逐渐将男性话语挤压出文本。这两种女性话语在解构和颠覆男性话语的同时,在女性话语内部也引起话语权力的争夺。本文从两种不同的女性叙述声音入手去分析《珀涅罗珀纪》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和不同阶层的女性话语对峙,以及对底层女性的关注。
-
1930年代左翼电影文学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丽丽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左翼电影文学
-
描述:
1930年代左翼电影文学是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它产生于民族存亡之际,以大都市上海为中心进而影响到全国。左翼电影文学中的女性群体是值得关注的,电影剧本作家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成为左翼电影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左翼电影文学剧本(或电影本事、电影故事)和电影评论出发,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并结合1930年代前电影女性来探索女性形象转化的特点。30年代前的电影女性以传统女性为主,例如旧式小姐、寡妇、平民女子,也有少数女学生和资产阶级色彩的小姐。
-
反叛的“家庭天使”:对“煽情小说”的女性话语解读
-
作者:
李天欣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煽情小说
福柯权利理论
女性话语
权利
女性主义
-
描述:
于1850年代兴起的“煽情小说”塑造了背离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形象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对维多利亚女性形象的新认识与探讨。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角度,在福柯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对三部著名煽情小说,《白衣女人》、《奥德里夫人的秘密》及《月光宝石》中的反维多利亚传统女性角色进行分析性研究,揭示煽情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主要使用文本分析、文学总结、对比分析、例证法及总结法来分析三部煽情小说。传统的维多利亚女性一直被赋予“家中天使”的形象。然而,“煽情小说
-
追求女性话语—《玻璃动物园》中南方淑女的悲剧形象
-
作者:
周卓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话语
田纳西·威廉斯
南方淑女
受害者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系美国战后最出色的剧作家,他才华横溢,作品丰富,著有29部长剧,10余部独幕剧及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其大部分剧作中,女性角色备受关注,尤其是南方淑女。威廉斯深受美国南方传统文化熏陶,南方主题几乎贯穿其整个创作生涯。威廉斯创造了大量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其中要数南方淑女的形象最为深入人心。他在《玻璃动物园》中刻画的南方淑女形象很好的诠释了南方淑女的细致与脆弱。阿曼达的强势与劳拉的柔弱形成强烈的对比。法国的女权主义学者露西·伊利格瑞提出要构建一种女性话语,强烈要求女性发明属于自己的象征语言体系,用理
-
西部女性自由路的探寻
-
作者:
时胜楠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伊甸之东》
斯坦贝克
女性话语
自由之路
-
描述: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小说家。在他一生中,斯坦贝克创作颇丰、风格多变,其中有16部小说,6部记实性作品,5部短篇故事集。他的小说受到了来自读者以及批评家极大的关注。斯坦贝克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伊甸之东》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这个时候的斯坦贝克已经被很多人认为创作力衰竭,这部小说也因评论家众口不一而不被看好。但是对于作者本人来说,这是他倾注了所有积累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精力而完成的,也是其他作品所不能超越的。《伊甸之东》主题宏大,学术界主要是从其主题、写作手法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