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诗歌】搜索到相关结果 49 条
-
论唐诗女性研究的价值支点
-
作者:
俞世芬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歌
唐诗
女性主义
性别
-
描述:
女性主义在为唐诗研究带来崭新视角的同时,又容易造成为女性而叫屈的研究目的的功利性与研究定位的模糊性,而这成为限制诗歌与女性研究继续深入的两大基本问题。唐诗女性研究应确立女性诗歌批评价值标准,采取男性与女性交融的人文视角审视女性题材作品。在此基础上,唐代女性诗人文学实践的意义、男女诗人女性题材的表现差异性等问题才有可能浮出水面。
-
新世纪女性诗歌:女性文学存在转换的先锋
-
作者:
马丽敏
来源:
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
先锋
女性诗歌
技术内在化
-
描述:
女性写作在当下面临双重困境,从文本来看,要么是表达女权主义性政治的肉身写作,要么就反其道陷入与男权话语同谋的无性别写作当中。21世纪的女性诗歌率先打破了这样的困惑,以更为先锋的姿态,总体表现了技术更加内在、启蒙的另一种承诺和超前性的身体叙事,为女性文学在新世纪面临存在身份的转换时,开辟了一条必经的先驱之路。
-
都市语境下90年代女性诗歌的创作转向
-
作者:
李仕华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都市语境
消费文化
女性诗歌
-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以女性诗歌创作的转向为重点,此时,"女性"与"都市"两元素在女性作家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与恣肆的书写,构筑成一道另类的文学创作景观。此后的女性诗歌创作逐渐由女性主义的性别书写转移到对都市文化语境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使得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了原有审美价值的桎梏,而获得了新的人文意境和美学价值。
-
当代女性诗歌的艺术精神
-
作者:
金华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人而歌
为我而歌
女性诗歌
性别意识
-
描述:
女性诗歌在各国都有自己的演化历程。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道路,较西方尤为复杂曲折。在父权为主的传统文化中,以哀悽闺怨为主题。父权意识松动,女性意识觉醒,女性诗歌对传统诗歌由"依附"转而在精神层面上做了"背叛"的尝试。到近现代,父权意识受到空前冲击,"自主自强"的女性奋起思想为20世纪女性文学崛起奠定了基石,经"五四",女性诗歌开始走向独立。当代女性诗歌几近消除性别意识,为人而歌;王舒婷,女性诗歌开始真正自觉地创作;到王小妮等,又开始寻找自己的语言、建构自身的艺术精神,女性诗歌显出真正的纯净;经80年代中后期"
-
晚明畅销书:女性诗歌选本《名媛诗归》
-
作者:
王翼飞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媛诗归
晚明
钟惺
女性诗歌
-
描述:
《名媛诗归》是明末出现的一部辑者名为钟惺的女性诗歌选本。认为钟惺为编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名媛诗归》中的论诗评诗的确体现出了竟陵派的诗学观念。《名媛诗归》虽然显示出晚明男性对女性文学的重视,但仍是从男性视角出发所作的女性诗歌批评,仍未脱离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并且对女性德与才的评价存在明显的矛盾。
-
综论赵氏闺媛诗
-
作者:
岑玲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滩文化
女性诗歌
赵氏闺媛
-
描述:
以郑珍为代表的沙滩文化闻名遐迩,但沙滩文化中女性的文学创作却少有人关注。郑珍之女郑淑昭嫁与郑珍弟子赵廷璜,赵家特殊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以郑淑昭为首的闺媛诗。婆媳两代的诗歌创作均有诗集流播,并以她们独特的诗歌成就在晚清贵州文化史上造就了一个奇迹,因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
新时期女性诗歌:嬗变与反思
-
作者:
李毅梅
来源: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度嬗变
女性诗歌
反思
-
描述:
女性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上的一件盛事。根据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以及话语主体形象的变化,80年代以来,女性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三度的增变:即以舒停、傅天琳为代表的“前女性诗阶段”,以翟永明、伊蕾、唐亚平为代表的“女性诗阶段”,以及邵薇、王小妮等女性诗人们为代表的“后女性诗阶段”。从舒伸到耶薇,这种植变完成了从“女神”到“女人”的话语主体形象的变异,以及文化背景与精神个性上的“超越”、语言运用上“轻化”与“淡化”的探索等等。反思20世纪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历程,聚焦“诗”与“女性诗”之定义的再现,相信新世纪的
-
欧美女性诗歌发展特色
-
作者:
侯霞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色
欧美
女性诗歌
-
描述:
17世纪以前,文学创作都被视为男性的特权,人们普遍认为女性与文学创作无缘。父权制文化中大多数文本都是男性文本。然而从17世纪以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女性诗人。女性诗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独立的创作意识与特点。其诗歌按照时间顺序和内容可分为传统、现代、当代三个时期。
-
浅谈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下的女性诗歌
-
作者:
赵佳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歌
意象
自白话语
-
描述: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迈入了后工业时期。后现代主义借此汇集吸收多种文学,艺术流派与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一种庞杂的文化思潮。作为在后工业时期形成的主流思潮,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反宏大叙事,反权威,反文化,反基础,去中心无不深刻的影响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女性主义的结合,使得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掌舵着女性文学发展的航向。尤其,这股强劲的思潮正在左右着女性诗歌的发展,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后现代下的女性主义诗学,在女性诗歌中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女性经验的意象,二是
-
论新时期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抗争意识
-
作者:
胡菁惠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抗争
黑夜
女性诗歌
-
描述: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