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拜伦的女性观初探
作者: 刘明景   谢欢   来源: 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拜伦   男性  
描述: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诗人,拜伦塑造了许多伟大的"拜伦式英雄"的男性人物形象。但由于作者受到基督教父权意识形态的影响,且有着曲折的生活经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始终被看作是男性的工具和财产,甚至被夺去了发言的权力。
审视来自同盟的力量:论《同命人审案》中苏珊·格拉斯佩尔的女性观
作者: 刘媛媛   张春红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拉斯佩尔   女性观   “姐妹情谊”  
描述: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短篇小说《同命人审案》(A Jury of Her Peers)体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被认为是美国第二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同命人"为标题将作品中几位女性置于"姐妹情谊"的关系模式之中。"姐妹情谊"的抒写既体现了苏珊·格拉斯佩尔鲜明的女性意识,也传达出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及对女性如何摆脱困境道路的找寻。
游刃于私人体验与公共领域的幽灵:重新解读陈染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的女性观
作者: 景欣悦   来源: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私人体验   公共领域   私人生活  
描述: 本文以当代女性作家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分析文本,从"公共视域"这一反传统的全新视角切入,重新解读陈染的女性观。本文旨在论证陈染的女性观是建立在"私人生活"与"公共领域"双重体验之上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弥补此前对陈染的片面化解读所遗留的缺憾;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此前对陈染作品偏重"私人化"女性意识研究的深层原因,反思商业化、市场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发展的困境与未来。
试述冰心的女性观
作者: 陆纯梅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恶   扬善   女性观   家庭  
描述: "五四"女作家不仅以自己的创作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也以她们性别特征明显的作品开辟了一个中国女性文学的新时代。其中冰心作为代表,以特有的女性眼光审视社会变革,温馨书写女性的传统美德。文章拟从注重家庭生活、扬善、抗恶等几个方面对冰心的女性观展开分析。
关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研究
作者: 欧阳雅芬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儿根性   女性观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川端康成,1989年出生于大阪市。幼年时期双亲相继离世,16岁成为孤儿。这种悲惨的遭遇实为人生之大不幸,但也正因此成就了川端康成的文学之路。1924年川端康成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1926年发表《伊豆舞女》,由此踏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小说通篇富于青春的浪漫气息,又弥漫着淡淡的伤感情绪,被誉为“昭和时代的青春之歌”。初期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后被称为“掌小说”。继而发表《浅草红团》《禽兽》《雪国》等名作。独特身世产生的孤儿根性在其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并逐渐发展成为“非情”“虚无”的文学观。川端康成不仅对文学
夏目漱石作品中的女性观
作者: 孙冬梅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夏目漱石   恋爱观   家庭观  
描述: 夏目漱石素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其爱情三部曲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它们尽管故事情节不同,但从出场的人物、故事的发展及主题上看,又有一定的联系。作者以主人公的情感为主线,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说到情感又很难离开女性。透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夏目漱石的女性观、恋爱观和家庭观。通过男主人公对恋爱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夏目漱石的自我本位的迷失一自我本位的确立——则天去私的女性观。而在女性方面,塑造了两种女性形象:一个是传统女性,一个是新女性。传统女性又分两种:一是善良的三四郎的母亲、代助
从“都市摩登女”看刘呐鸥的女性观
作者: 唐雨侨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呐鸥   都市摩登女   女性观  
描述: 在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形象群——“都市摩登女”。这些女性的形象意义特殊,对于深入理解文本和作家思想都具有价值。我们能透过作者对这些“都市摩登女”的颠覆传统的描写,看到作者对女性的矛盾态度——既欣赏她们的热情美貌又嫌恶她们的呆傻不道德。因此,本文将从这些“都市摩登女”的外形、心理、生活等方面着手,探究刘呐鸥隐藏在现代文明下的传统女性观,并分析其观念形成的原因。
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女性角色和女性观研究
作者: 杨雪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女性观   性别角色  
描述: 教育对于两性社会性别差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各种价值观最直接的凭借。语文教材作为母语学习的材料更以其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和形象性对学生的社会性别角色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传递出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影响了中学生对所属社会性别的认同和归属。现阶段,相关的女性主义研究成果很丰富,但是对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较少。以往也有学者对教材中的女性问题予以关注,并取得了相关成果,但是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前人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同时,我
行走在“光明”与“阴影”的世界中:列夫·托尔斯泰女性观探析
作者: 乔磊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观   托尔斯泰   爱情  
描述: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本文即以女权主义理论为参照,运用女性主义形象批评方法,从其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入手,选取其中富有典型意义的几个女性形象进行了全新解读,并进而论析托尔斯泰女性观的特征及其成因。各章节具体内容概括如下:一、引言:述评国内有关列夫·托尔斯泰女性观的研究成果,概括本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二、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女性形象分析:就三部长篇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总结,通过对其女性形象外在美的共同特征、对爱情及
尤金·奥尼尔的女性观研究
作者: 傅秋野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长经历   女性观   奥尼尔  
描述: 尤金·奥尼尔(1888——1953)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他一生都致力于戏剧的创作和研究,为我们留下了风格迥异、主题各异的50多部作品。他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巨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塑造的众多精彩纷呈的人物群像中,女性人物占据了独特的位置。由于奥尼尔在戏剧中塑造了一批反传统、疯狂、非理性、凶悍、淫荡的女性,不少评论家对奥尼尔的女性观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有“厌女情结”。奥尼尔的传记作家路易斯·希佛就这样批评奥尼尔笔下的女性,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