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64 条
-
谁说巾帼让须眉,《聊斋》女子多才艺
-
作者:
葛慧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才能
女性观
《聊斋志异》
-
描述: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富有才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能超人。作者主要刻画了女性的考试才能、表达才能、管理才能、医疗才能、任侠才能和医疗才能等,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对于今天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
论哈代《还乡》的女性主义
-
作者:
李小冰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还乡》
女性观
女性主义
-
描述:
哈代在《还乡》中塑造了反叛的女主人公形象,体现了他的女性观中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由于哈代无法摆脱父权意识的影响,致使他的女性角色最终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作者的悲剧性女性观及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根源。
-
从海明威的创作看其复杂的女性观
-
作者:
李洪雪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隐衷
海明威
-
描述: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女性虽然不是他写作的重点,却也是他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可以概括为“天使”和“恶魔”两种,且这两种形象是同时并存的。本文从这两种形象入手,对海明威复杂的女性观及其隐衷进行解读。
-
翻译与性别:论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观
-
作者:
胡莉莉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鲁迅文学译作
女性观
性别
-
描述:
鲁迅的译作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问题一直也是他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贯穿于他的创作和翻译生涯,尤其是他翻译文本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标准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规范大相径庭。在特定时期,鲁迅文学译作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带来了契机和希望。
-
沈从文理性的女性观
-
作者:
向亿平
来源:
管理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女性观
理性
-
描述:
沈从文是一个女性意识相当强的作家,对女性有强烈的崇拜思想,在他的理性女性观阐释中和塑造的美丽女性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他的强烈的女性崇拜思想, 沈从文选择以女性形象为“美与善”的载体来展示生命、展示人性。
-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的女性观及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
作者:
杨明辉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家庭和事业
女性观
现代女性
-
描述:
通过分析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两个女性形象,简要分析了伍尔夫的女性观。她把女性定位在家庭和事业两个方面,一方面肯定女性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也希望女性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如何寻找两者的平衡点是她面临的窘境,也是现代女性的难题。
-
浅谈曹禺20世纪40年代戏剧创作观念变化
-
作者:
范珊珊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观
生活化的戏剧
女性观
戏剧化的戏剧
-
描述:
在曹禺的不同剧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价值取向有所变化.以1938年为界,他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前期作品倾向于叛逆反抗型的现代女性,如<雷雨>中的蘩漪,<日出>中的陈白露,<原野>中的花金子.后期的作品则钟爱于温柔奉献型的传统女性,如<北京人>中的愫方,<家>中的瑞珏,<蜕变>中的丁大夫.同时曹禺的戏剧观发生了变化,即由推崇戏剧化的戏剧转向创作生活化的戏剧.而这种戏剧观的变化则是由于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受时代影响,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变化引起来的.本文正是从戏剧观的成因,
-
迈向生命之虹的厄秀拉:劳伦斯《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王燕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观
解读
-
描述:
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终其毕生的精力批判资本主义大工业对人类环境的迫害和父权 制对女性的压迫。小说《虹》讲述了布兰文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刻画了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厄秀拉。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 对主人公厄秀拉进行分析,解读劳伦斯在小说中体现的深邃的自然观和女性观。
-
浅析志贺直哉作品中的女性观及成因
-
作者:
白川
王培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志贺直哉
女性群像
-
描述:
志贺直哉作为白桦派的作家登上文坛以来,一直是明治、大正、昭和时代活跃在日本文坛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精练的语言和敏锐的观察力,被誉为近代的"小说之神"。对于志贺直哉60余年的创作生涯,除"与父亲不和"和"与自然调和"之外,志贺文学中"女性"的存在也是值得关注的。对于志贺直哉唯一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被誉为日本近代小说杰作的《暗夜行路》中的女主人公直子,文学研究者谷川彻三评论道:"我以为日本小说中出现的女性没有谁像《暗夜行路》中的直子那样有魅力。"尽管许多评论家认为志贺直哉的文学是"男性的文学",但他
-
从《裂镜》双重文本再看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观
-
作者:
王敏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双重文本
女性观
-
描述:
美国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裂镜》是一部值得女性主义评论家关注的重要作品。作者在其中对女性自我和性别政治进行了隐蔽的书写,以象征的手法微妙地揭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小说采用的双重文本的书写方式作为波特处理女性题材的惯用手法,体现了其女性观的保守性。这对于理解波特这名精于刻画女性人物、关怀女性境遇的作家,尤其是解决其是否女性主义作家的争议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