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形象塑造中的女性叙述
作者: 罗长青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女性研究   文学传播   女性解放  
描述: 从文学叙述传播的角度看,原"女子军特务连"的女性群体既没有真正成为叙述主体,也没有真正成为叙述客体,而是反讽性地成为失语"沉默大多数"。"红色经典"与"红色旅游"的兴起,她们开始受到媒体的重新关注,但是,这并不是说媒体就开始关注她们的故事本身,也不能说明她们能够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的故事原本就是别人讲述出来,如今她们也仍然是在讲述别人讲述过的故事。
性别研究的根结在哲学
作者: 寇征   邵华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根结   哲学思维   中国本土  
描述: 性别研究的根结在哲学。从"人类文化"到"女性视角"再到"社会性别"研究,实际上是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历史上形成的社会性别观念源于文化哲学的构建,主要是传统的"阴阳"、"尊卑"、"高下"的哲学二分思维定势使然。要想彻底改变不合理的性别制度必须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哲学思维的偏差,从中国本土的哲学文化中寻找改变的契机。
难以救赎的人生——《十八春》女性命运的透视
作者: 覃文珍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八春》   张爱玲   女性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张爱玲《十八春》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现代女性命运主要表现为 :经济上或精神上的不独立 ,使女性作为男人的依附而存在 ;她们由于相似的生存境遇和利益争夺而互不相容 ;她们追求幸福 ,但命运却是悲剧性的。这些构成了张爱玲本人女性观的重要内容。
整合独创,返本开新——评《女性学概论》
作者: 杨俊蕾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评   女性研究   女性学   《女性学概论》  
描述: 整合独创,返本开新——评《女性学概论》
在文化的反思中探讨女性研究的思维理路
作者: 寇征   周春燕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女性研究   思维理路  
描述: 中国的女性研究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汇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女性研究和文化研究不可分 ,女性研究只有深入到整个文化研究中 ,才能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真正参与文化的创建。
中国妇女人类学研究管窥
作者: 丁宏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人类学   女性研究   中国   文化多元性  
描述: 妇女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篷勃开展、诸种女性主义思潮在学术舞台此起彼伏的状况不同,中国妇女人类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文化多元角度来看,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发展中国妇女人类学研究,它不仅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多元性有重要价值,而且也将为世界妇女人类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女性网络用户信息活动调查
作者: 吴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联网络   女性研究   信息传播  
描述: 本文通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及相关信息,对女性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的选择动机、信息行为、信息资源利用能力等方面做了较深入分析后认为,我们不仅应关注女性网民数量的增长,还应关注提高女性对网络信息资源整体利用的意识与能力。
女性学刊的发展与创造力开发——以《妇女研究论丛》为例
作者: 曲雯   来源: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   期刊   女性研究  
描述: 文章指出创造力开发是处于生存底线状态的女性学刊的核心问题。女性学刊必须坚定为女性学科建设和妇女发展服务的方向 ,开发自身创造潜能 ,以品牌价值争取外援 ,改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论男性失语
作者: 傅书华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失语   文化批判   价值定位   女性研究  
描述: 论男性失语
女性主义教育学
作者: 张佳琳   来源: 中等教育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教育学   女性研究   性的关系   女性主义  
描述: 台湾的妇女运动及研究日益趋广,已从隐诲的禁忌演变至今重视妇女地位与权力之保障以及两性平等之维护,但事实上,一般对女性主义的理解仍停留在较化约的平等诉求,未能重视女性主义思维的发扬,尤其教育上的虽畅谈两性平等,但由於在描述、解释、改革、解放、重建的努力仍不足,教育中的女性尚未能真正发声。 本文从「差异」的观点出发所倡议的「女性主义教育学」,系基於肯认女性主义存有的前题下,观照於性别差异,主张从知识论的反省、课程改革、教学与研究方法转换,挑战传统的教育观点,以期建立一个均等发展、彼此善待的教育环境。基本上,这
< 1 2 3 ... 6 7 8 ... 35 36 37
Rss订阅